产业扶贫还要“精准”等环节下功夫

04.08.2016  11:05

 

      由于工作的原因,近两年几乎都围绕“精准扶贫”连轴转,一路走来,被双双闪着希翼之光的眼睛,感动一次又一次。在次次感动中触摸到了贫困乡亲们那跳动急速的脉搏:他们有千年等一回,今朝临门一脚告别贫穷的希望在心头!
    责任、使命、良知、恻隐交织在一起的我,自然会边做事,边观察,边思考,企图清醒地去做好每一件实事,累积出一份热力,共同奏响西部“扶贫攻坚”的交响曲。现就我的一些不成熟思考,提供给大家参考。由于本人的洞察力和研判力不够,所以一定会有不少谬误。值此,诚挚欢迎领导、专家与同仁们斧正。
    一、产业扶贫之路是正确的,但是必须选好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一个产业是否有发展前景,主要看市场容量与吞吐量,其次要看是否可以与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链,再次要看它是否有较好的回报率和较长的回报周期。
    具体而言,“市场容量与吞吐量”就是市场需求量与流通速度的问题。要规避千家万户挤独木桥的“普天下共有产业”,因为我们新上马存在行业竞争力,缺乏市场份额,所以,务必紧紧抓住“人有我独特”的思路,否则,就宁可另辟奇径走自己的产业路,不去学蝴蝶从众追赶。尤其是如茶叶、花椒、莲藕、核桃、药材等等,如何实现“人有我独特”,不是轻而易举,或想当然就可以兑现的,那是需要科学考察品种、土壤、气候、生态环境和植物之间某种共生关系,才能够靠“工匠精神”培育出某种特性。笔者考察某茶场的技术员,将某几种名贵芳香花木栽种在茶树四周,好奇心让我求教后茅塞大开。深感干产业扶贫,只有科学翅膀能够让人干得“”,“”功夫会有好回报的。
    “与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链”,把产品转化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自然就舞动了相关产业,也就替“回引”农民工创造出了就业机遇,给电商、物流提供了丰沛的货源。如平昌未来可能产出的“玫瑰精油”和“牡丹精油”,它们给巴药插上双翅后,还有创汇的好前景。
    “回报率与回报周期”也是忽视不得的。村民热情极高,一家三口大约就两亩土地都主动流转给开发大户了,自己参与其间劳动获取一天60元——80元的报酬。一年两年后,如果他们无法就地打工挣钱,那么就会有新的矛盾浮出来了。所以务必把短期效益、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如,将乡村旅游产业配套发展,那么村民劳动力富裕部分,就有了去处,获得财富的机遇就增多了。
    二、产业精准扶贫资金务必“精准投入”,确保每一分钱流入该去处。 国家用于精准扶贫的产业扶持基金,可以说是每一分钱都有特殊的政治含量。绝对不容许有人把它视为“唐僧肉”,警惕有人以搞精准扶贫产业为幌子,捞取国家拨付的这笔专项资金,然后,以“发展失败”为幌子,跑路、耍赖撂挑子、甩烂摊子。为了防患于未然,建议设置管理机制,将每项扶贫产业的国家资金投放情况,公诸于互联网发动媒体和公众全程监督,确保国家每一分钱投放恰时、恰当,杜绝滴冒跑漏现象;司法机构在接到媒体、公众举报后,务必件件有查证,有回音。
    三、推行第一任首长责任机制,压实辅助、管理、监督责任。 一个扶贫产业的引进决策首长,无疑就是第一责任人。谁考察,谁决策引进发展,应当实行备案。这个产业的实施中,谁是第一负责首长,也要备案。将全程主导、辅助发展、监督发展中的每一个重大决策,是否科学,是否合符市场原则,并不时征询专家建议,杜绝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确保产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