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产业帮创业 平昌“金融+”“贷”乡亲奔小康

14.09.2015  09:05

        □冯辽平 张立祥 张超
    想发展产业,可没有‘起伙粮”,如何破解贫困户贷款难、发展产业无启动资金难题?怎样扶持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反哺”一方乡亲走上小康路?
    “挖穷根”,金融扶贫不可缺席。去年来,平昌县紧抓国家金融扶贫示范县的机遇,推行“政银企农”四方联动,坚持产业先行、金融跟进、多方联动、精准扶贫脱贫。经过实践探索创新,平昌走出了一条大金融撬动大产业促进大扶贫推动大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平昌县新增信贷投放11.3亿元扶持产业创新升级、贫困户创业致富,助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4%,辐射带动约3.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金融+精准扶贫贫困户“”上“起伙粮
    “下月就有4只母羊下崽啦。”9月6日,云台镇龙尾村村民刘绍安正在羊圈给山羊投放青草。看着长得欢的山羊,刘绍安满脸喜悦,“若没有贷款,还买不回这些山羊呢。
    去年底,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刘绍安从县农行贷款2万元,这给一直想致富苦于无“起伙粮”的他带来了创业生机。在驻村干部产业规划下,购买了30只山羊。同时,加入云顶茶叶合作社,在自家8亩田地里种上茶树。“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有了当家产业的刘绍安自信地说。
    像刘绍安这样的贫困户想贷款发展种养产业,而银行担心无资产抵押担保的贷款可能“鸡飞蛋打”,针对这难契合的矛盾体,平昌县去年探索建立了 “政府主导增信+银行主动介入+农民主体创业”的扶贫机制,建立15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农行按基金5至10倍的比例提供“两免一贴”(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信用贷款,贫困户自主确定发展项目、自主申请贷款,农行及时办理无抵押、无担保贷款,财政按年息5%贴息。
    该县还制定 《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评级授信办法》,由548个工作组逐村逐户对3.867万户贫困户开展授信工作。根据劳动力、家庭收入等情况,给予2至5颗星信用评级,并相应给予2至5万元的授信,授信总额达4.5亿元。今年来,该县发放“两免一贴”惠农扶贫小额贷款563万元,支持273户建卡贫困户走上产业致富路。
    金融+特色产业
产业“强筋骨”“”富乡亲
    “这50万元的贷款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前一阵,邱家镇启明生态鸡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王洪仁拿到了扩大养殖基地的首笔贷款,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2010年,大学毕业的王洪仁在邱家老龙村四组发展林下蛋鸡养殖。几年摸爬滚打,产业规模发展到10万只蛋鸡养殖,并吸纳8名农民常年务工。今年4月,王洪仁扩大养殖规模,在该镇飞龙村选址建设集孵化、产蛋于一体的养殖基地。“第一桶金”很快用完,就在王洪仁“舀水不上锅”的时候,“信贷”找上门来。
    “从申请贷款到资金到手,不到一周时间。新基地投产后可容纳30人务工,还可带动村民养殖致富。”王洪仁高兴地说。
    王洪仁的产业绝境逢生得益于金融扶持。近年来,平昌县先后制定《金融扶贫行动计划》、《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通过金融支持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产业做大做强,才有实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才有能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县扶贫移民局局长何修德说。在金融扶贫上,农行近年创新推出 “巴山惠农贷”、“巴山兴业贷”、“巴山城镇贷”等产品,推行“金融+工业”,信贷支持兆润摩托等企业近7亿元。通过农民进厂务工,带动2000多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推行 “金融+现代农业”,扶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基地+农户,带动贫困户发展生猪、茶叶、药材等产业。推行“金融+乡村旅游”,支持旅游环线农户发展农家乐。通过“农家乐+农户”模式,发展农家乐176家,从业人员户年均增收1.5万元。信贷1600万元,支持青凤-鹿鸣-云台建设三产互动示范带,辐射6个乡镇25732户农户,助力片区313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