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遂宁安上大“芯”脏

02.06.2014  11:18

  5月26日,投资32亿元的遂宁芯片项目第一条生产线从日本运抵上海港,不日将到达遂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下简称“国开区”),至此,遂宁切入了电子信息产业最核心的领域——一条从芯片封装,到新光源,再到电路板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合拢扣紧。

  遂宁过去是“切薯片”,近些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兴起开始“切芯片”,未来即将“造芯片”——伴随着这条产业升级路径,遂宁经济“发动机”的轰鸣愈加强劲。

  幸福的烦恼:

  生产搞不赢

  今年以来,国开区电子产业园内企业普遍生意火爆,订单爆棚。志超科技、蓝彩电子、柏狮光电、伊连特等企业负责人纷纷为“生产搞不赢”而苦恼。5月25日,四川蓝彩电子公司出货区,几辆大货车正在排队装运二极管等半导体元器件,准备发往珠三角市场。与记者交谈中,公司总经理李为民不时还要应对客户催货的电话,“交货期已经排到8月了,满负荷生产。

  台资企业志超科技短短半年连续增资两次,累计投资额达6.5亿元。这家企业没有接待客户的“前台”,也没有介绍产品的小册子。“我们有仁宝等固定的大客户,只需要一个销售人员在客户端上下单、出货,就能完成每月4500万元的销售额。”据行政专员杨云介绍,志超占据了全球六成笔记本主板市场,除生产笔记本电脑主板外,还将进军手机主板市场,“年底开建的生产线,将成为公司业务新增长点。

  生产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的韩资企业伊连特公司同样有着幸福的烦恼,“产品直供三星,需求旺盛,生产手机电池的二期厂房已开建。”春节放假也来不及回韩国的总经理朴正仁脸上荡着笑意。

  柏狮光电6年前从深圳来遂宁时,年产值和销售额才几百万元,第二年达2000多万元,去年突破3亿元;从租用一层标准厂房发展到自建4万平方米厂房,其在遂宁的发展堪称火箭速度。

  逆风中飞扬:

  啃了几年硬骨头现在该吃肉了

  从五六年前起,电子行业遭遇“逆风”,沿海有三到四成电子企业倒闭。柏狮光电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保霞介绍,在这次行业洗牌中,一些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也倒闭了。

  记者了解到,尽管去年底以来电子信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但珠三角及我国沿海地区仍有出口加工型电子企业或裁员或放假。

  为什么遂宁国开区的近200家电子企业普遍产销两旺?国开区管委会主任刘锋华说:“我们引进企业不只是简单搬进来,而是扶持引导企业以搬迁为契机不断上档升级,淘汰低端产品,扩大高端产品生产规模。”“柏狮光电最初是做附加值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封装,为成都和重庆的企业配套;现在向下游的终端产品LED显示屏和LED灯丝灯延伸,显示屏已成为主导产品。”李保霞介绍说,公司已实现LED领域的全产业链生产。

  由“制造”到“智造”——去年,国开区的企业申请专利300多件,占遂宁市的一半。

  蓝彩公司刚刚忙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工作,落户国开区不到两年,公司已拿下金属传感器导料气管切换装置等39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上百项专利。“这些专利主要针对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和改造,专利成果可折算为公司股权,发放给研发骨干,激发出源源不断的研发动力。”该公司最初计划投资1.5亿元,结果技术和设备更新根本停不下来,两三年下来已投入3.5亿元,预计明年达到5亿元。

  柏狮光电也已向美国、日本、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涉外发明专利。

  这些企业负责人说:“啃了几年硬骨头,现在也该轮到我们吃肉了。

  可期待的未来:

  遂宁“”很大

  6月18日,遂宁芯片项目将奠基。从2007年第一家电子企业立泰落户,到如今近200家电子企业集聚,国开区成为西部二级城市的微电子业基地。然而,此前整个集群和链条独缺龙头“芯片”的生产制造。在西部,生产芯片的企业在成渝也就为数不多的几家,国开区新建的芯片生产基地成为西部二级城市的唯一。

  四川广义微电子公司的总部位于上海,遂宁一期投资6亿元,明年进入试生产。正式投产后,年产芯片72万片,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物联网等领域。公司副总经理彭彪正在忙着另外一件“大事”,将日本的技术专家聘请到遂宁,“我们不想简单地买设备,而是把掌握设备技术的日本专家聘请过来,最终实现芯片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国产化。

  初夏,国开区玉龙大道一侧,电子产业园的科技孵化楼已建成,紧邻的光电展示销售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在国开区对电子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大布局中,生产只是一个方面。“未来,将向设计、研发、专业市场一体化方向发展。”刘锋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