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做强成都“脊梁”

25.09.2014  19:32

     12.3%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增速较上半年又提升了0.3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实现稳步提升。当前我市工业运行态势好于全国、全省,我市工业增速较全国(8.8%)、全省(9.8%)增速分别高3.5、2.5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在省内市州中排名第3。

     13.4%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润300.9亿元、同比增长13.4%。

     13.7%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642.5亿元、同比增长13.7%。

     17.1%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25.2亿元、同比增长17.1%。

     61%

    2014年,纳入全市重点跟踪服务体系的438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61.16亿元,1-7月完成投资342.0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1%。

    历时三年,中国南车成都产业基地布局的悬念终于揭开。8月28日,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市新都区签订合作协议,投资50.7亿元,建设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

    作为成都本土的轨道交通产业企业,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有轨电车已经在厂区的示范线上试运行,其对外宣称的最终发展目标更是让业界感受到其发展轨道交通的雄心壮志:致力于最先进现代有轨电车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

    蓄势待发!市经信委用了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从政策扶持,到产业发展规划,到全域成都的产业布局……众多国内外轨道交通产业巨擘,纷纷将目光聚集在成都,寻求商机和发展!

    作为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中突出发展层级的产业之一,轨道交通产业在成都的发展,成为成都13个产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按照该战略,成都将加快构建一个“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力做强成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科学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构建高端化现代产业体系——成都,正在路上!

     定位“高端

    新川创新科技园

    年内计划签约20家全球企业

    9月17日,在继上海、深圳之后,新川创新科技园投资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十余家央企,微软、亚马逊、道达尔、费森尤斯卡比等8家世界500强参加推介会。

    大项目,大牵引。眼下,新川创新科技园已接洽企业近180家,涵盖生物医药、IT、数字新媒体等产业,其中20余家企业进入谈判环节;已签约入驻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就在上个月,新川创新科技园在美国加州的海外办事处正式设立,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高端,进行前置招商。”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崔伟告诉记者,今年11月,新川创新科技园将赴美国开展招商活动,下一步将前往德国等欧盟成员国,“今年,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招引都面向IT行业及生物医药高端产业,计划签约20家,准备项目40家。

    一面,是瞄准产业链高端的项目招引提速,一面,则是紧扣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的产业高端化跃升。

    在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电子信息产业无疑是今年成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最为醒目的支柱产业。面对世界产业格局深刻变革、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光通信等新兴领域“IT新元素”的崛起,在成都IT产业新局,已初见端倪。

    此前,全球知名应用商店市场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App Annie发布2013年度全球App发行商收入榜前52位名单,中国6家企业登榜,花落成都的就有两家。随着以手机游戏为代表的移动游戏快速崛起,在成都月流水超千万元的手游产品已达10余家,数字天空的《龙之力量》《雄霸天地》、尼毕鲁的《银河帝国》三款游戏月收入均超过3000万元,天象互动的《三国志威力加强版》《去吧皮卡丘》、尼毕鲁的《王者帝国》等产品月收入均已超过2000万元。

    IT新局之变,从《成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动态》数据中,也能找到印证:1--6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技术领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移动互联网完成产值1131.28亿元,同比增长21.6%,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4%,成为支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预计在下半年,诸如移动互联网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技术产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还将跃升。

     顶层设计

    加快构建

    成都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突出工业支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紧密配套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这是成都在新的发展时期,确定整座城市产业发展的思路。

    今年3月,《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2014-2017年)实施计划》正式出炉——推进成都工业差异化转型发展,构建成都工业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启动。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成都市以战略的高度,对成都工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从根本上厘清成都要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怎么样发展工业——以优势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按照该战略,成都将加快构建一个“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形成“突出发展、加快发展、优化发展”3个发展层级,重点推进13个产业发展,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0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元,汽车、石化、节能环保、食品、轻工成为千亿产业。

     谋定而后动,思路既定后便是奋力而为。

    今年上半年,13个产业推进工作按照实施计划相继展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狠抓捷普等重大项目促建工作;强力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完成“一区一园一心”的空间布局,实现新筑公司与西门子公司签约合作,启动示范线建设,加紧推进南车项目落户新都的工作;东风神龙汽车项目正式签约,一汽大众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以无人机为突破口的航空航天规划加紧规划布局;生物医药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产业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新材料产业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培育和扶持;节能环保产业新引进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钢铁产业加快推进行业整合和转型发展;建材产业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食品和轻工产业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继续推进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等产业稳增长的同时,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上要取得突破,重点完成轨道交通产业规划及其配套政策,推进新筑-西门子合作项目、南车新都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推进无人机项目尽快完成规划,加快基础建设,早日投产运营;要在加紧梳理并形成13个重点产业,为区县多拉快跑和招大引强提供服务的同时,重点厘清轨道交通、无人机、公务机、汽车关键零部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增长型和引领型的重大产业链及其关键环节的企业、产品,为稳投资、促投资提供支撑。

     优化布局

    推动全域成都

    均衡发展

    四化同步,产城一体——全市工业产业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正全面优化全市工业产业的空间布局,突出重点分层推进,以产业为纽带,突破地域限制,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构建市县镇三级工业布局体系,在全域成都范围内形成“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新格局——推动全市工业产业均衡协调发展。

    “以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为例,”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采取“一业多园”的空间布局方式,以高新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包括双流县、崇州市、温江区、郫县等区域错位发展、配套发展、联动发展,从而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而汽车产业则将以经开区为核心,推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和金堂县“一区四园”一体发展,着力打造汽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集聚区。

    市经信委表示,下一步,将在推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同时,突出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园区,市级层面重点推进“4+N”园区发展,发挥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4”包括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以及石化产业功能区。“N”个重点园区,包括金堂工业战略后备区、成阿工业园区、双流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新津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温江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等。其中,高新区要加快推进扩区工作,经开区加快推进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天府新区直管区尽快启动工业园区建设,石化基地环评通过后尽快启动配套功能区建设,金堂战略后备区加紧启动起步区规划建设。

    “突出组团发展,构建新型产城一体形态。”市经信委介绍,在推动产业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开展现代产业新城建设,依托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城镇,建成一批整体结构优化、功能分区合理、经济实力强、宜居宜业、各具特色的现代工业新城(区),实现产城互动融合,园城一体发展,人文环境优良,生态和谐优美,人民安居乐业。

     创新驱动

    瞄准未来产业

    推进“六大工程

    8月28日,2014年中国(成都)国际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抱团”成立。这是第一次,成都瞄准产业未来,首度对外发声,布局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产业是一个需要大量创新研发资源,以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聚集的产业领域,也就是说,并非一座城市规划想做,就能迅速做起来,但成都具备了这些要素。”中国自动化学会相关负责人分析,成都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资源丰富、技术储备雄厚,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需的“智能化”要素,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在成都也具备很好的技术、人才、成果优势,同时,成都已具规模的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本身,也为机器人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对此,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眼下,我市已拥有数十家机器人及其相关配套企业,其中鸿富锦、成焊宝玛、广泰实业、焊研科技是成都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在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和应用集成方面各有特色。在无人机、外骨骼机器人和纳米机器人研发等领域,成都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发力机器人产业,仅仅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都,直面“未来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1-6月,我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成效突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88.03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增加值614.92亿元,同比增长16.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

    今年,我市启动创新型城市的“161”总体部署,发布《成都市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2014-2017年)》,发展目标明晰——到2017年,建成领先西部、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初步建成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城市、国际知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目标之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六大工程”(即企业能力提升工程、产业升级牵引工程、区域创新示范工程、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发展工程、创新环境优化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实施。据悉,“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六大工程”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全市科技工作的重点,我市计划每年拿出1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实施“六大工程”,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强力保障六大工程顺利推进实施。

    作为“六大工程”之首的企业能力提升工程,我市将全面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到2017年,建成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0家,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8%以上。同时,启动“产业升级牵引工程”, 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以工业“1313”发展战略为重点,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为抓手,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一批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运用,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重点新产品和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记者 钟文 缪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