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扶贫在四川:打通生命线 走上致富路

25.06.2018  15:18

 

 

图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芦花镇日多村和日多果蔬示范园(摄于6月8日)。通往日多村的山路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2015年“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后,该村对通村路进行进一步提升、改造,改弯道、修挡土墙、安装防护设施。通村路还未修整时,黑水县畜牧和水务高级农艺师齐兴禄已在日多村流转土地85亩,建设果蔬示范园。现在,标准化、规范化的果蔬产业示范园带动全村进行产业转型。去年,日多村的农产品就已销售到珠海等地。新华网邱丽芳 摄

  (邱丽芳)上世纪八十年代,“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脍炙人口的口号从四川传遍全国,一语道出交通发展对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今,这片土地上的致富路修得怎么样了?近日,记者随“小康路·交通情”交通扶贫重大主题采访团来到四川,深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探访当地的交通扶贫情况。

   道路通 百业兴

  “通山路提升改造后,商户也上山收购、代销果蔬产品了。”农艺师齐兴禄站在已经挂果的青脆李树旁对记者说。

  齐兴禄在黑水县日多村流转土地85亩,建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果蔬产业示范园。示范园主要种植青脆李、红脆李,并通过发展林下种菜、养蜂、圈养山羊等形成循环种植模式。

  在齐兴禄的带动下,日多村及附近村子的农民也开始种植青、红脆李和有机蔬菜等高附加值农作物,每年亩产值达一万多元,较从前种植小麦、马铃薯等传统作物增长近十倍。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通山路的提升改造。

  日多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芦花镇东南方向,从县城到村里的路从山脚一路盘旋上升至半山处。2015年“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后,该村对通村路进行提升改造,改弯道、修挡土墙、安装防护设施。如今,日多村村组道路面硬化率和入户道路硬化率均达100%。

  农村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更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路。随着交通扶贫的推进,道路交通改善了,人流、物流、新技术和新观念正在涌入这片大山。

  黑水县副县长周春发说,黑水县下一步将依托交通扶贫的力量,打造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配套体系,建立冷链物流系统。

 

图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摄于6月10日)。火普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村,搬迁新房沿公路依山而建。如今的火普村,几乎家家都住上了新房,房里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村民还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之前那种门前一堆肥、人畜共处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新华网邱丽芳 摄

   迁新村 立新业

  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通村入户的硬化路,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室一应俱全,光纤网络畅通……看着沿公路依山而建的新房,昭觉县火普村村民吉地尔子的喜悦写在脸上。

  火普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村。易地搬迁之前,火普村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非常落后,信息闭塞。村民主要靠传统的种植、养殖业维持生计。2014年时,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800元。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实实在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易地搬迁之后,交通便利的火普村于2017年年初在原有2头西门塔尔牛肉牛的基础上,又购买20头基础母牛,扩大养殖规模。村里还建成了水果基地和蔬菜基地示范园,种植高山草莓和羊肚菌。高山草莓比平原地区种植的草莓晚成熟两个月,每斤能卖到38元,羊肚菌每斤可以卖到80到100元。“要是以前,村民就是种了这些农产品,受交通限制也运不出去。”解放乡党委书记杨德华说。

  2017年底,火普村年人均纯收入已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实现了整村脱贫。

  目前,像火普村这样通村路已经畅通的在昭觉县已经有227个村,预计今年底,全县271个村将全部通村通畅。

  与火普村同属于解放乡的拉莫村,全长10公里的通村一期通畅项目工程解决了该片区百姓4200人“出行难”问题。路没有修通的时候,从村里到县城需要四个多小时,而现在只要一个小时。

  交通便利了,增收致富也有保障了,外地的商贩直接到村里收购农产品。拉莫村村委会主任吉史里拉介绍说:“我们村的农产品现在基本都是由西昌的商贩进村收购。

  依据规划,未来几年,昭觉县还将建设铁路、机场,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为老百姓的奔小康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