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交通大省,四川为何仍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首位?
——《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系列解读之一
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共提出9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其中,“完善立体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囊括7项重点任务。
公路里程全国第一、铁路运营里程西南第一、双流国际机场客流量全国第四、成都第二座国际机场在建……四川已是交通大省,为何仍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立体互联”的布局将如何完善?记者采访了参与《实施意见》起草的相关单位和人士。
补短板 强化公铁水航融合推进
“从大省到强省,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现实条件来看,作为‘交通强省’基础中的基础,交通基础设施亟需加强。”省交通运输厅有关人士表示,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全省交通投资连续十年超千亿元,但对标“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开放通道不足、互联互通不够、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仍待解决。
相关资料如此描述我省交通的“短板”:缺乏时速350公里高铁出川大通道,南向货运铁路运能不足,城际断头路、瓶颈路现象比较突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网融合”刚起步,综合交通枢纽统筹衔接能力有待提升,各种运输方式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
短板如何补?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先科介绍,《实施意见》重点体现了“两个统筹”:一是统筹重大战略实施,强化交通运输对畅通双循环、建设双城经济圈、联动干支的战略支撑作用;二是统筹各种运输方式,推动交通由相对独立发展向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
更进一步说,就是首先紧扣中央、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对交通发展的要求,加强衔接,发挥好交通走廊轴带的支撑作用。其次,交通强省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强省,过去,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相对自成体系、独立发展,集成效率没有发挥出来,《实施意见》强调要按照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思路来推进交通强省建设。
据悉,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等相关部门已梳理出一批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力争到2025年,全省铁路网里程达81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3400公里,进出川铁路通道达16条;成都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年货邮吞吐量达190万吨;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1万公里,通高速的县(市、区)新增15个、达151个。
抓“先行” 体现支撑和融合
支撑作用如何体现?主要是构建大通道。一是“外畅”,构建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具体而言,南向借港出海,重点打通成都经北部湾至马六甲海峡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都经瑞丽至皎漂港进入印度洋的战略新通道,推动四川更好对接东南亚、南亚大市场;东向通江达海,主要实现3000吨船舶直达泸州、宜宾,1000吨船舶直达岷江、渠江、嘉陵江等沿线港口,推动四川与长江中下游联动发展;西向推进川藏、川青、川甘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川藏铁路、川藏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项目,巩固四川战略大后方地位;北向将成渝双核北向走廊升级为经广元、巴中、达州3个大容量快速通道群,强化与关中城市群联动。
二是“内联”,构建高效便捷交通网,实现双城经济圈3个“1小时”高效便捷出行。通过打造成渝主轴3条高铁+“双六双八”高速公路通道集群、将成渝高铁提速、建设时速400公里成渝中线高铁等,让成渝交通主轴提速扩能;通过完善城际铁路网,实现市(州)高铁全覆盖、县县轨道交通基本覆盖;通过川南川东北与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川渝间形成多路径高速公路通道群、加密毗邻地区普通国省道和城际快速路等,强化毗邻地区路网缝合。
多种运输方式如何融合?《实施意见》明确:铁路是外畅内联的主要骨干、公路是全域畅达的主体网络、航空是融入全球的关键支撑、水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补充。
具体而言,将重点打造“两个网络”——高效通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主要城市高效连通、重点县域快速通达;全域畅达的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干线、组组通公路,和“三个体系”——科学合理的航空运输体系,重点打造两场一体运营的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完善“干支结合、客货并举”的机场布局;通江达海的航运体系,构建一横五纵多线航道网络,协同重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保障有力的油气管网体系,建成西南地区天然气管道输送枢纽中心。(记者 王眉灵)
责任编辑:蒋燕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