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兴城解决\"肠梗阻\" 成都成华区北改全面提速

20.11.2013  11:15

 

  2年多前,说起成华区内过往交通状况,“断头路”多、专用铁轨多是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随着“北改”的启动,以“交通兴城”为首的 “五大兴区战役”全面打响,熊猫大道、建设北路北延线、2.5环昭觉横街等一个个畅通断头路、消除梗阻点、加密区域路网的道路建设项目先后上马竣工,一个外连内通的交通路网体系正在城北区域逐步形成。昨日,成华区交通和市政局局长平原在地图上“”出成华区路网的过去与未来。

  两年“北改”,“断头路”印象越来越淡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交通就是走路的双腿,道路不通,便如同一条腿在走路。作为城市发展而言,道路是否通畅,交通路网是否成熟,则直接影响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城市面貌。”昨日,成华区北改办负责人回顾和解读了成华北改前后的城市路网之变。回顾路网历史,成华区曾是成都老工业基地,导致辖区内“断头路”较多,众多专用铁轨的存在也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而在“北改”规划中,建设路商圈等几大功能区都存在有多条断头路,“比如,建设路商圈区域内有6条断头路,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有4条断头路,这如同被人卡住了脖颈、扯住了后腿,直接抑制区域产业发展。所以,必须打通‘断头路’,解决‘肠梗阻’。”根据规划,成华区将分批实施道路建设39条,截至9月底共启动道路项目24个。

  在今年已竣工的道路项目中,10条断头路被一一打通“血管”。其中,建设北路北延线(蜀龙路五期)的贯通尤为重要,“蜀龙路五期是成华‘北改’规划中的五轴之一,也是北往新都的重要进出城通道。打通这条‘断头路’,便直接将新都区与成都中心城区紧密衔接。”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蜀龙路五期起于建设北路二仙桥路口,从南到北分别与二仙桥东西路、物流大道、三环路相交,最终跨三环路与新都区相贯通,“这条道路施工难度最大、造价最高,但作用和意义也很特殊。既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交通,同时也为八里庄二仙桥片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交通保障和支撑。

  年底穿“银河”,连通隔“”相望两片区

  根据成华区“北改”方案共分为“五轴七片两区”规划,将沿地铁及出城通道沿线规划建设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和八里庄二仙桥创意商务功能区,其中涉及青龙等5个街道办全部辖区和圣灯等5个街道部分辖区。位于圣灯与青龙之间是连接成都东站货站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如同一道“银河”将昭觉寺片区与八里庄二仙桥片区分隔,使得两个直线距离仅约1公里的街道办隔“”相望,这无疑为昭觉寺片区下一步的发展形成制约。前日,记者前往该区域,说到这一令人纠结的道路情况,当地市民陈立一脸无奈:“很麻烦,走到这里就是铁路,没有公路了,开车只有绕青龙立交或者龙潭立交。如果有公路连通两个片区的话,市民出行会非常方便。

  平原告诉记者,为了将圣灯和青龙彻底贯通,将启动青圣路(动车30线)的修建,“在蜀龙路五期已经贯通的基础上,将紧接着启动人民塘路的修建。根据初步规划,该路段全长2.2公里,北边起于成绵底层,南边止于蜀龙五期。针对铁路段,则采取全长570米的下穿框架穿过。”据介绍,由于铁路路网存在,人民塘路将采取下穿加路面的施工方式,将被分割片区连接起来,实现互通和快速转换。目前,该条道路项目已进入到路勘阶段,预计于年底前动工。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成华区路网密度由4.7千米/平方公里提升至5.75千米/平方公里以上,已形成“8横7纵”路网结构,城北片区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另外,2014年成华区预计还将实施八里庄环线等10余线道路项目,届时,将形成“12横8纵”路网结构,实现“畅通城北”的历史跨越式发展。记者郑其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