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是交警工作的最高标准”————绵阳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侍玉强访谈录

30.05.2014  12:41

  近年来,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成为绵阳交警部门的主要工作。绵阳市交警部门与群众紧密联系,保障道路交通秩序的畅通,将人性化执法与严肃执法巧妙结合。日前,绵阳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侍玉强做客四川在线绵阳频道《民生直通车·幸福绵阳》,就绵阳城市交通问题对广大网友进行了深入解读。

查看视频

全市最佳网络发言人” 多平台互动交警有办法

  近几年,绵阳交警在与市民沟通渠道上有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微博、微信、QQ群、网络社区论坛、电台等互动平台都有绵阳交警的最新动态,“心平气和”、“骁十一郎”、“交警皮皮哥”等人也成为市民追捧的网络红人。交警部门和市民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更加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为了让交通安全宣传真正进入到千家万户,这些年我们交警也作了很多尝试。”侍玉强说,从1998年,绵阳市交警支队建成了《绵阳交通安全信息网》后,又充分利用广播“村村通”工程,开展“文明交通千村广播站”建设活动,目前绵阳市已建成农村交通广播的乡镇96个,农村交通安全宣传不再是“盲区”和“死角”;开通FM103.3交通音乐广播电台,现已享有“空中交警”的美誉;手机短信及时通知驾驶员由交警部门权威发布的路况、违法信息以及交通安全警示信息;利用城区所有LED显示屏进行文明交通宣传;不定期在18万数字电视荧屏发布交通安全信息,交通安全真正进入了“家庭”。同时,交警支队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及时与博友交流,解疑释惑。这几大平台已成为绵阳交警日常交通安全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这些互动交流平台,已拥有了众多粉丝,深受市民关注,很多矛盾在交流中得到化解和消除。同时,面对网络舆情,交警支队积极应对,遇事不推诿,敢讲真话。并把网友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去年交警支队成功处置涉警舆情679件,互动解释3600余次。交警支队还被市网管办评为“全市最佳网络发言人”。

保证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畅通 对违法行为严管重罚

  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城市车辆逐渐增多,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就会显得拥挤,绵阳城区交警始终把缓堵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来抓,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多项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影响安全和畅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管重罚,仅去年一年,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945711起,行政拘留301人。强化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交通组织管理,在城区各大队之间和九环线绵阳段实施交警部门联勤机制;在全省率先建成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等确保不发生大面积、长时间交通堵塞。巩固和完善“交通影响评价”等城市缓堵保畅机制。

  交警直属一大队在城区全面构建单向循环交通网络,推出“网格化大勤务”模式,多措并举精心排堵保畅,确保了城市畅通。盐亭大队在县城强势开展“洁城治堵”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利用“电子警察”规范市民的行车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交通违法是城区致堵的一个重要因素,绵阳城区“电子警察”从2011年7月启用以来,在畅通交通秩序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城区交通违法从最先启用每天上万起,减少到现在上百起,不能不说市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大规模城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实施

  绵阳市公安交警支队为了着力解决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群众紧密联系,上门征求民意并且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结合城区实际交通道路情况推出《最大规模城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侍玉强介绍说,这次“优化”组织中一大特色是将推行停车收费差别化政策,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使用效率。结合我市静态交通物联网建设,对城市建成区停车收费按照停车泊位的区域、类型、时间情况,实行差别化管理政策,利用价格杠杆提高停车泊位的周转率,有效控制进入商业繁华区域的目的性交通流,达到以静制动的目的。

  同时,侍副队长还透露,本次”优化” 方案现已通过媒体向市民征求了意见,并通过组织市民实地体验和政府、人大相关部门论证,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准备在今年下半年陆续实施。

甩掉“冷硬推脱” 人性执法

  随着交警队伍的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的深入,交警工作逐渐从管理走向服务,特别在党的十八大后,交警支队组织了“实现伟大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日常的《道德讲堂》活动,让民警充分意识到严格执法的同时,更要热情服务,彻底杜绝以前工作上存在的“冷硬推脱”现象,主动想办法、用亲民的语言和人性化的执法对待人民群众。

  近几年队伍涌现出城区“绝代双交”、平武“魔鬼路段冰雪交警”和梓潼“最接地气”老交警张志祥等先进为民典型。当前,绵阳交警将利用在全国上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这一契机,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心声,从群众不满意改起,从群众期盼做起。真正做到一支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委政府放心的人民警察队伍。(四川在线记者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