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参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捧回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1.2016  17:05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西南交通大学张卫华教授等人参加完成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是继学校参与的“青藏铁路工程”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后,第二次获此殊荣。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面临着世界上大距离高速铁路持续高速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其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史无前例。经过20年的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成了高、平、顺和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构建了先进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保障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为代表的中国高速铁路,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绿色环保、性价比高等优势,已经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西南交大大量科研人员参加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等主要环节的长期研究开发工作,为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参与组织了高速列车重大装备研制技术创新。围绕高速列车动力学参数设计与优化、整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验证与优化、高速列车运行动力学参数在线监测与安全评估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高速列车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实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参数设计与优化;建成了目前世界上速度最高、功能最多、技术最先进的600km/h高速列车台架试验台,实现了高速列车运行模拟、整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验证与优化;构建了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研究实验平台,实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参数的在线监测,支撑了CRH380系列高速动车组研制与安全运行。

在项目研究开发工作中,张卫华教授对项目技术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他提出了基于车线、流固、弓网耦合的高速列车大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创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研究方法,实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参数设计与优化;发明了全参数轨道空间状态下的高速列车运行模拟方法,实现了整车性能验证与优化。因其突出的贡献,张卫华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认为,“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涉及机械、土木、电子、电气、材料、信息、测量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技术难度和复杂性、特殊性堪称“高铁技术博物馆”。项目在基础设施、高速动车组、列控系统、系统检测验证及系统集成、高铁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等五方面实现了科技创新。通过这些技术创新,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体系成熟完备,时速380公里的高铁技术得到了初步验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