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小组赛过半中超领先日韩 联赛回暖非国足复兴
中新网北京3月20日电(王牧青) 亚冠联赛小组赛第三轮战罢,中超4队2胜2平,单轮战绩超越了近邻日韩,同时,国安、鲁能和恒大暂列小组第一。自从去年恒大捧杯,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屡有建树,这个现象的背后,中日韩三国足球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中超球队亚冠战绩确有进步 成绩外唯自信更有说服力
05年后,仅论亚冠舞台,若不是恒大最近两年的辉煌,中超球队的最佳战绩只停留在16强。然而,我们的邻居们早已染指过亚冠联赛的奖杯。2007年至2012年,日本和韩国的俱乐部6年间共获得5次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这5次冠军花落在5家不同的球队。由此可见,日韩两国一度代表了亚洲俱乐部层面的最高水平。
中超的劣势,从上个赛季起有所好转。北京国安终于结束了对韩国俱乐部的连败,一举杀入复赛,打破了05年以后只能有一支球队杀入亚冠淘汰赛阶段的“传统”。今年,中超俱乐部有机会再次刷新这项“纪录”,小组比赛战至一半,恒大、鲁能和国安占领了各自小组的头名。
殊为可贵的是,在本轮与韩国K联赛对手的直接交锋中,恒大主场完胜全北,鲁能和贵州分别在客场拿回1分。反观对手们,韩国球队2平2负,日本球队2胜2负。
比成绩更有说服力的,是中超球队自信心上的微妙转型。2年前,中超球队出征日韩屡遭败绩,诸如“0-3”、“0-4”之类的比分格外扎眼。一些比赛前,媒体的预测早已“哀横遍野”,球员更缺乏必胜的信念。如今,贵州主帅宫磊也敢喊出:“蔚山很一般,贵州本该拿3分”的壮语。放在三四年前,这几乎不可能会发生。
在工体逼平北京国安后,上赛季亚冠亚军首尔FC主帅崔龙洙坦言,国安在一年里进步非常明显。韩国媒体在全北现代败走广州后发出担忧:中国足球的成长让人恐怖。然而,事实的确是这样吗?
日韩顶级球员飞向欧洲 中超回暖不等于中国足球复兴
中超球队竞争力增强,外援的作用居功至伟。无论是恒大鲁能,还是国安人和,外援都在攻防两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上赛季,恒大外援的亚冠进球数占据全队的七成。鲁能的洛维、国安的格隆和乌塔卡、人和的米西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缺少米西后,贵州的表现与之前甚至判若两队。
外援的身后,四支球队囤积了大量国脚级别的球员。比如恒大和鲁能,两队的主力轮换阵容中,绝大多数球员都有入选国字号的经历。中超俱乐部的人员配置堪称豪华,远远超过日本和韩国。
细数日韩俱乐部,除了大阪樱花引进迭戈-弗兰,其余各队几乎都没有大牌外援。逼平鲁能的浦项制铁队中,甚至没有一名外援。用“全韩班”出征亚冠,是浦项酝酿的“长期规划”。在老将金泰洙的压阵下,高武烈、李明周等90后早已茁壮成长。
最重要的是,日韩现役国家队的大多数球员,早已在2010年世界杯前后登陆欧洲。据不完全统计,效力于欧洲五大联赛的日本球员有15人,韩国12人。这包括长友佑都、孙兴民等成名球星。另外,两国还各有几十名球员,分布在欧洲各国联赛。
反观中国,正效力于欧洲联赛,且能打上比赛的球员几乎为零,效力布鲁日的王上源几乎是仅剩下的“独苗”。而鲁能、恒大队中的核心球员,才是中国足球最高水平的代表。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的进步,自然得益于自身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忽视对手水平的下降。
中超球队斥巨资引进名帅球星,他们却成了日韩“非国字号”球员检验自身的“试金石”,尽管成绩不如以往,但日韩俱乐部依旧在稳步进步。去年,国足在东亚杯面对“日韩二队”仍难以获胜,其实并不偶然。
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大环境下,中超联赛逆势而上。无论球星噱头,还是商业开发,无不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中超联赛的竞争力,随着恒大一炮走红,渐渐被世界认可。但是,联赛的繁荣并不等同于中国足球的复苏。在更加广阔的国家队领域,日韩球员早已走在了中国的前头。亚冠赛场展现出的一点优势,是球迷眼中的一丝希望,也是中国足球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突破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