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近年来,各级党政始终将义务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特别是在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仍存在法律宣传有待深化、经费投入有待加大、均衡发展任务艰巨、素质教育还有差距、队伍建设还需加强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多措并举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水平。
要切实深化法律宣传。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内容大大拓展、规定更为详尽、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但现实生活中群众对《义务教育法》知晓率并不高,一些学生家长监管责任缺失;个别学校、部分教师对《义务教育法》学习理解不够深入,依法办学、依法从教有差距;相关部门(单位)依法治校协作不够,导致城区和乡镇部分学校周边存在治安交通秩序、食品安全隐患;一些地方对法律执行、用人状况、经费保障、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等问题督导力度不够。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始终坚持依法执教、从严治教,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注重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报道各地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教育的典型事例,不断提高全民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意识,努力营造“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学生依法受教”的浓厚氛围。
要真正落实经费保障。尽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多,但由于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添置、化解大班额等方面资金缺口较大,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质量。笔者认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好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加大对义务教育的配套投入。义务教育学校的债务应由政府逐年解决。要根据学校办学性质、规模、运行成本等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要切实加大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满足义务教育工作需要。要加强对教师师德、人文素养、教学能力的培养。各级政府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和使用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要务实抓好均衡发展。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学校生源少、留守儿童管理难、教师资源缺失、经费保障压力大等新问题。一些学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办学水平不高,城区及部分县城教育资源不足。各级政府应继续完善落实好义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务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督促各地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学校设置规划,切实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以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需要;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周转用房建设,健全教师周转用房管理、使用制度;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按规定配备必要的管理和工勤人员,改善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要健全联动机制,加大对学校校舍、教学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安全排查力度,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保卫、食品卫生、交通秩序整治,保障学校、学生、教师安全;要加大调研力度,以务实的举措整合主城区教育资源,解决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紧缺问题。
要多措发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实践中学生全面发展还有不少差距,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配齐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和设备,课程设置和实施打了折扣; “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期间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实施不好,学生体质令人担忧;碍于安全原因考虑,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及其它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课外增负现象突出,社会补习机构、教辅市场管理不规范,让城区学生及其家长无所适从;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导致学生管理问题凸显,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应当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等改革,建立、完善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监测评价体系和教学研究指导体系。学校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需求不足,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尤为突出;一些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现行教师激励机制和政策还需不断完善,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城区个别教师违规补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违背师德现象还时有发生。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统筹教育资源,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向上争取教师编制,建议调整师生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教师编制使用的预留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按规定招聘补齐教师;落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法定职责,依法聘任中小学学校校长,完善落实校长轮岗交流机制。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建立健全落实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教师多元培育机制和教师定期交流机制;探索建立“校长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专业技术职务能升能降”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完善落实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各地应当按照规定为学校配齐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