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来了|五粮液董事长李曙光:强强联合是大趋势

19.05.2017  10:03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许静 周伟) 李曙光,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新“掌门人”。

工业领域“科班出身”、省级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背景、“60后”少壮派……李曙光一上任,就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到岗近两个月后,李曙光5月18日接受四川在线记者独家专访,这是他上任后首次正式接受媒体采访。这位身高1.85米的汉子,带领川企上市公司第一利润大户五粮液,激情饱满开启“二次创业”,以一曲豪迈的“将进酒”拉开新征程上的序曲。

谈形势

白酒年轻化是必须过的关

记者:随着2016年报和2017一季报的发布,白酒行业业绩一片大好,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李曙光:这一轮白酒行业回暖在2015年就有端倪,2016年复苏态势更强劲。但我的判断是,这一轮复苏是结构性的,复苏的基础不牢固,两级分化的“马太效应”将日益凸显。

为什么这样讲?要认识到,白酒是充分竞争的快销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目前全国白酒总产量在1300万千升左右,但是就消费量而言,有的行业专家估计只有600-700万千升,实际数据可能更低。同时,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很高,人口统计学又告诉我们,未来几十年消费群体是呈规模性递减的。

我认为,经过“黄金10年”的高速发展、“4年寒冬”冰霜雨雪的洗礼,白酒行业理应步入一条回归品牌、回归理性、回归商业本质的“回归之路”。

记者:您刚才谈到人口统计学,现在有一种说法,年轻人都不爱喝白酒。请问您或者您的子女、晚辈喝白酒吗?

李曙光:(笑)我能喝一点,晚辈喝得是要少一点,所以白酒年轻化是五粮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但喝不喝是一个相对概念。从时间上看,现在不喝不等于以后不喝。我看到过一份很有意思的调查报告,中国人25岁之前以低度酒为主,25到30岁喝酒的度数逐步增加,35岁以后随着年龄、阅历、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加深,喝的白酒会增加,55岁以后又呈递减趋势,所以白酒消费的年龄结构呈“纺锤型”。从空间上来说,五粮液是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五粮液带来了拓展新消费市场的重大契机。

五粮液必须站在面向世界市场的广度,去研究新的消费需求。纵观世界上的烈性酒,威士忌的度数只有40多度,白酒、葡萄酒都是“餐桌上的酒”。在保持“五粮酿造”品质的前提下,我们研发出了低度五粮液,怎样在世界范围内、在广大年轻消费群体中推广出去,是我们必须过的关。

谈茅台

茅台会讲故事,重视文化传播

记者:作为“浓酱双雄”的代表,您如何评价茅台?

李曙光: 不可否认,目前五粮液和茅台的差距已经拉开了,与茅台拉开的节点从2008年开始,2012年是一个“拐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茅台在过去几年里集中精力打造品牌,重点清晰、火力集中。从营销策略上来看,茅台一直在重心下沉、深耕市场,所以茅台“这一剑”是磨了很久的。此外,茅台会讲故事,重视文化传播,这些都是值得五粮液学习的。

记者:在“十三五”规划中,五粮液和茅台都提出了“1000亿”的目标,五粮液能否在“十三五”末追上前面的“标兵”?

李曙光:这是五粮液努力的一个方向,但就目前而言还是有差距的。就自身而言,2016年五粮液股份公司营业收入实现245亿元,五粮液集团公司营业收入超过700亿元,在“十三五”期间,五粮液将蹄疾步稳,争取提前实现千亿元级的酒业集团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五粮液要“仰望星空”,通过战略性的布局,不断提升五粮液的品牌价值;也要“脚踏实地”,不管差距有多大,五粮液都会坚守“五粮酿造”的品质,怀揣打造百年品牌的“初心”,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追。

一直以来,五粮液采用的都是几十年到几百年窖龄的老窖池固态发酵,按传统工艺要求,优中选优,好中选好。从每年10几万吨的产量中选出1.5万吨左右的优质基酒做“五粮液”,凡是不够“五粮液”标准的用于生产其它系列酒,从而确保核心产品“五粮液”的品质。这是五粮液传统生产工艺的精髓所在,也是五粮液品质保证的关键所在。从过去到未来,品质都是五粮液的核心竞争优势。

记者:近来,五粮液开展了“对标先进、二次创业、再铸辉煌,我们怎么干”的大讨论,如何理解“二次创业”?

李曙光:上世纪80年代,五粮液开启了“一次创业”,通过20多年的努力,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五粮液现象”。但五粮液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当下,五粮液必须以“创业者”精神,重新上路,才能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