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联盟”趟新路 “四化联动”富百姓

06.05.2015  21:41

为用好用活全国工商联光彩助农资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结合实际,通过“五方联盟”趟新路、“四化联动”富百姓,采取“四二三三”举措走出了一条“用光彩资金撬动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的高效化、精准化扶贫新路子。

一、助农资金使用的情况

近年来,全国工商联先后确定我市下辖的巴州区和平昌县为扶贫帮扶重点县,划拨光彩助农资金1297万元,支持巴中扶贫开发。为发挥帮扶资金最大功效,我们以全国工商联划拨的光彩助农资金为“种子”,政府配套项目资金近2亿元,13家民营企业出资3亿多元,打包整合,捆绑使用,在平昌县驷马镇、元山镇、得胜镇等地发展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00万头以上的生猪产业,在邱家乡、鹿鸣乡、云台镇等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和茶业产业,建设以白芍、丹参为重点的中药材基地5万亩和巴山富硒茶基地20万亩;在巴州区曾口镇、水宁寺镇等地发展果蔬产业,建设果蔬基地5000余亩;在恩阳区明扬乡、下八庙乡和南江县沙河镇、东榆镇等地发展蔬菜种植和泡菜精深加工产业,建设基地1.5万亩,收效明显,实现了“多赢”的可喜局面。一是全市45个乡镇的4万余户农户从中受益,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1万多户贫困农户成功迈入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二是13户企业从中受益,他们不仅大力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产业带动、村企共建等方式带动贫困村发展,较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而且在农村找到发展的新商机,实现了产业优化升级、产值倍增。三是全国工商联给巴中划拨的光彩助农资金实现了滚雪球式发展,近两年基金壮大了4倍,产业资金投入5亿余元,走出了一条“用光彩资金撬动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的高效化、精准化扶贫新路子。

二、助农资金使用的做法

用好光彩助农资金,不让资金丝毫损失,确保安全,是我们的底线;用活光彩助农基金,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是我们的目标。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四二三三”举措用好用活全国工商联光彩助农资金。

(一)明晰光彩助农“四化联动”帮扶理念 。扶贫工作,不仅要“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产业扶贫就是造血式、可持续的扶贫,是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精准扶贫。为此在光彩扶贫工作中,我们通过理性分析,更加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贫困农户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民营企业捕捉市场风向标的独特作用,采取政府+工商联+银行+企业+农户“五方联盟”方式,整合各方力量做强做大助农资金,放大光彩资金效应;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带动、示范化引领、精准化帮扶“四化联动”模式,首先依托民营企业和致富能人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寻找销路畅通、带动力强的产业,再通过受益农户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贫困群众投身相关产业,然后把光彩助农资金精准投向从事该产业的建卡贫困户,实行“民营企业帮村助农延伸到哪里,光彩基金就重点投向哪里,政府项目资金就及时配套到哪里,金融信贷就相应倾斜到哪里”,合力攻坚,最终实现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带动贫困农户有效脱贫,切实提高扶贫开发效率。

(二)突出光彩助农帮扶“两大重点” 。巴中是秦巴山片区扶贫连片开发核心区域,扶贫工作面宽量大,但光彩助农帮扶资金是有限的,我们突出“两大重点”,把帮扶资金用到最急需、最有效的地方。一是重点投向村企结对的地方。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网络健全、联系广泛的系统优势,大力开展“民企帮村、工商助农、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活动,动员民营企业坚持企业自愿、义利兼顾、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原则,采取“一帮多”“多帮一”等举措对全市精准识别认定的重点贫困村开展“村企结对”,再从中选择光彩助农资金投放重点村镇,实现了本地民营企业家投身光彩事业与全国工商联光彩助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扩大了帮扶成果和影响。目前,全市共引导126家民营企业参与结对工作,帮扶374个行政村发展产业39个,带动贫困农户2万余户。二是重点投向回乡创业的地方。我们以乡音、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充分利用已有的人脉资源和市场资源,回乡回村发展富民产业,光彩帮扶资金及时跟进,助力贫困群众一起兴产业、共同奔小康。巴州区曾口镇农民冯太平,在外学到果蔬栽培技能、完成一定原始积累,2009年准备回到家乡建设果蔬基地,我们知情后,及时跟进,鼓励他与家乡农户联合成立曾口果蔬产业协会,借给协会光彩助农资金100万元,走“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果蔬产业。如今,该协会不断发展壮大,建设果蔬基地1200亩,给予当地村民就地务工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和年终利润分红收入“三大保障”,带领曾口镇7个村2000多户贫困农户就地脱贫致富。

(三)坚持“三个优先”精选帮扶项目 。帮扶思路明晰后,选准帮扶项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坚持“三个优先”原则精选帮扶项目。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深刻领会王钦敏主席关于“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好‘生态牌’、念好‘山水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指示精神,狠抓林木经济、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生态骨干产业发展,并将助农帮扶资金优先向生态产业投放。如今,我们帮扶的生猪养殖和中药材、茶叶、果蔬种植等项目都属生态产业。二是坚持技能优先原则。巴中人民勤劳朴实,有很多传统种植养殖技能和独特的食品加工技能。每家农户都会养猪、养羊,都会种蔬菜、种水果,都会加工泡菜、腌制盐菜,但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少市场营销能人保障,导致全市农业效益整体不好。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平昌县温氏畜牧集团的养殖技术和营销网络等,采取“六统一保”(六统:统一圈舍标准、统一良种猪苗、统一饲料药物、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订单回收;一保:保证养殖户每头商品猪利润不低于150元)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农民致富能力,让平昌县285户建卡贫困养猪农户成功脱贫。三是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为了实现小基金撬动大产业,我们高度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全市很多产业均符合光彩资金受助条件,经分析评估,发现恩阳区明扬乡农民陈茂发展的泡菜加工产业,还可带动产业链上游的蔬菜种植产业,效益可观。2012年,借给助农资金50万元,支持建基地、修厂房、扩大生产。2013年又招商引进重庆环永商贸公司落户南江县,利用环永公司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支持其合作联姻。通过蔬菜种植受益农户的口碑效应、示范带动,如今恩阳区和南江县33个乡镇发展蔬菜1.5万亩,实现了50万元助农资金撬动1.2亿元,带动1万余户农户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四)健全光彩助农资金使用“三项机制” 。用好一笔资金,项目选择尤为重要;用好一批资金,机制建设更加重要。我们重点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帮扶资金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助农资金的保管、发放和回收工作,确保资金安全、效能。在资金保管方面,依托金融机构的管财理财专业优势,委托县区信用联社专户保管、封闭运行;在资金发放方面,严把摸底调查、审核识别、评议公示“三关”,实现“精准滴灌”,如在平昌的光彩助农基金发放中,建卡贫困户占贷款户的84%,真正确保扶贫资金用到贫困村、贫困户;在资金回收方面,委托产业帮扶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代扣代收,确保有序回收。二是建立帮扶项目整合机制。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原则,各县(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做到项目统一规划、资金统一调度、过程统一监管,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扶贫攻坚合力。三是建立帮扶绩效考核机制。着力强化工作责任,明确县(区)委政府落实全国工商联光彩助农资金的主体责任,把光彩扶贫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终一评比,从严督查、奖惩问责,确保帮扶效果。

三、助农资金使用的体会

(一)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是关键 。为用好用活全国工商联拨付的光彩助农资金,巴中市委李刚书记先后3次在市委常委会议上进行专题研究,明确相关领导和相关单位的责任,亲自督促平昌县的光彩基金助农工作;市政府冯键市长多次到现场视察,了解指导光彩助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映多次对光彩助农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出具体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安排,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和市工商联对光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多次实地督查。平昌县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光彩助农资金使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推进措施,探索出了“5+2+N+X”基金使用模式,实现了建一笔基金、兴多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良好目标。正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才加快形成了相关单位和部门齐抓共管、统筹推动的合力,提高了帮扶实效。

(二)民营企业担当社会责任是保障 。产业扶贫是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所在。我们重点帮扶的5个产业,均有涉农龙头企业的保障和“兜底”,他们均有科学规范的种植养殖技术,均有多元的销售网络体系,才让贫困农户没有种养风险、没有销售风险。如平昌温氏公司借资、垫资发展养殖户,保证养殖户每养一头商品猪利润不低于150元;重庆环永商贸公司与农户签订蔬菜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为准,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以市场价为准。正是因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才让贫困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才实现了快速有效脱贫,进而极大地提振了脱贫攻坚信心。

(三)贫困群众“我要发展”是核心 。贫困群众是光彩扶贫资金的使用主体,也是受益主体。我们始终突出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强化自我发展为重点,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充分做到因地制宜,坚决杜绝行政命令,杜绝大包大揽,不搞“拉郎配”,防止出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推硬逼,扶贫农户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在帮扶对象的选择上,严格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请、上墙公示、村民审议、乡镇审查、县区审核”程序,整个工作全程公开、群众参与全程监督,确保资金投放更具针对性。另外,我们还高度重视贫困群众的观念转变工作,通过受益群众的示范引领,用市场经济手段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我想发展”到“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转变。

虽然巴中在用好用活全国工商联拨付的光彩助农资金方面努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离全国工商联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之巴中整体贫困、深度贫困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扶贫任务依然很重,全市还有699个重点贫困村亟需帮扶。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全国工商联和省工商联的关心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度总结光彩助农精准扶贫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光彩助农资金使用范围和领域,逐步从目前扶助的5个产业向生态领域相关产业全面拓展,从重点帮扶县向全市延伸,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光彩助农活动,通过有效帮扶,为全面消除贫困,实现2020年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