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联盟聚力基金助农脱贫

21.04.2015  11:38

  编者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全域扶贫”理念和“三三六六”工作思路、“1+6”扶贫模式,扎实推进集中连片扶贫和精准扶贫,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走出了具有巴中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子。3月24日,在全市深化推动扶贫攻坚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7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20万。为全面展示我市扎实推进集中连片扶贫和精准扶贫以来所取得的成效,见证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过程,本报今起推出《持续深化推动扶贫攻坚》系列报道。

  4月15日一早,16辆卡车开进了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的生猪养殖小区,当天这里要出栏800余头生猪。这个有13栋猪舍的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近8000头,与其它养殖小区不同的是:这里的7个业主都是贫困的残疾人。

  “如果不是借助光彩助农帮扶基金贷款作启动资金,我们残疾人哪能办得起这养殖场!”业主苏万国说,他口中的“光彩助农帮扶基金”,是平昌县利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捐赠设立的,依托这笔基金的定向发放、规模发展,破解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瓶颈”,平昌县趟出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被全国工商联誉为“巴中模式”,在全国工商联帮扶县中学习推广。

  五方联盟做强精准扶贫基金

  贫困农户要脱贫,发展产业是“要径”。可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最大“瓶颈”在哪里呢?

  “是启动资金的缺乏。”分管扶贫工作的平昌副县长邱华平介绍,平昌县为破解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瓶颈”,“政府+工商联+银行+企业+农户”五方联盟,采用“5+2+N+X”的模式做实做强光彩助农基金。“5”即全国工商联捐赠的500万元基金;“2”即县财政配套1000万元,企业出资1000万元;“N”即县扶贫移民局对建卡贫困户首期贷款按照年5%贴息;“X”即县信用联社在基金贷款突破2500万元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按照需要审批发放贷款,县扶贫移民局仍旧按首期贷款年5%贴息。

      如何保证基金运行安全?县扶贫局局长何修德介绍,平昌县采用“封闭运行、滚动发展”的方式确保基金安全。按照“银行专户封闭运行、农户低息有偿使用、利息收入滚动发展”原则,在县信用联社开设平昌县光彩助农基金专户,把2500万元原始基金存入基金专户,单独管理、封闭运行。县信用联社按涉农贷款低限利息向发展产业的贫困农户发放贷款,企业回购产品时协助信用联社分批按比例代收贷款本息,基金贷款收益的25%用于县信用联社的管理经费,剩余收益滚动存入基金专户,从而实现基金“滚雪球”式可持续发展。

  基金助力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依托“光彩助农帮扶基金”,平昌县选择了生猪优势产业和茶叶、巴药、核桃等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打产业。

  平昌县农业局局长唐均介绍,2012年平昌县招商引进一家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投资7.5亿元,建设了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公司采用的是“六统一保”运行机制,即对合作农户统一圈舍标准、统一提供良种猪苗、统一提供饲料和药物、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组织疫病防控、统一回收育肥猪;订单保证平均每头商品猪获利润180元以上。这样好的政策让苏万国很心动,但自己身体有残疾、家境也贫困,没有启动资金,无法参与其中。

  “与养殖公司合作的农户收益高、利润稳定,但进入门槛也高。”唐均说,养殖公司的合作农户建设规范化圈舍需要投资30万元,政府补助一半,养殖农户仍然要负担约15万元,而且,政府项目补助资金要在圈舍建成验收合格后才能补助到位,前期的投资全部由养殖户自己承担。

  同样,茶叶、药材、核桃种植费、管护费前期投入较大,许多贫困农户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只能望“好产业”兴叹。

  为让贫困农户也能圆上“产业梦”,平昌县定向发放,把建卡贫困户作为“光彩助农帮扶基金”扶持重点,解决了发展产业前期投入大成本高、贫困农户无法参与的困境。元山镇中岭村王从统、苏万国等7户贫困残疾人从基金中贷款70万元,新(改)建圈舍13栋7800多平方米,去年两期共出栏生猪10400多头,年收入156万,户均年收入22.3万元。

  通过光彩助农帮扶基金定向发放支出,撬动全县生猪养殖和茶、药、核桃种植新增投入2.4亿元,基金投资放大10倍,285户建卡贫困户贷款231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户均年收入9万元以上;发展茶叶种植大户51户,茶农年均纯收入3000元;发展巴药种植大户42户,药农年均纯收入10000元;核桃种植大户30户,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夯实了精准扶贫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