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行进 四川工业“脉动”强劲
作为重点国有企业,川投的发展折射出我省工业经济五年来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工业在提升发展质量、增添发展动力活力上积极进取,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经济存量与增量共同突围,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一组数据述说着四川工业五年来的变化——201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940亿元。2016年,这一数据达到11569.8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4.7%,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16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2012年—2016年年均增长10.5%。工业结构持续调整,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业两大行业培育壮大,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016年的12.6%……
到2020年,将四川建成中西部领先的制造业发展高地,全部工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面对发展目标,四川工业人正砥砺前行。
量上看变化
工业投资持续走“高”
四川工业五年发展,最蓬勃的脉动是工业投资持续走高。
9月14日,格芯成都项目举行“上梁仪式”,正式启动吊装第一道钢桁架。“这是格芯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专程来到中国参加上梁仪式的格芯高级副总裁、新加坡业务总经理洪启财介绍,这么大规模的晶圆代工厂,全球同行业内都十分少见。
这是一个全球信息技术产业都在关注的项目,该项目将建设全球首条22纳米FD-SOI先进工艺12英寸晶圆生产线,有望让四川的晶圆制造业跃入国际一流水平。
几天后的9月22日,2017年四川省重大产业项目在14个市州同时集中开工,共开工重大产业项目371个,总投资1943亿元。部分项目投资大、技术先进、带动力强,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和支撑导向作用,将为全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投资是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五年来,这一数据发生了巨大变化。“五年前,四川工业投资为6499.5 亿元,而2016年,全省工业投资一举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到8162亿元,呈现出好于预期、好于同期、高于全国的良好态势。”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负责人还就年度数据进行了比较,2013年-2016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了11.2%、8.7%、7.2%和7.6%的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8.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在工业大省中名列前茅。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资源品价格大幅回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总量变化的背后,是项目促进上的不断发力。
据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抓大项目的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项目引擎发力的加速度不断提升,一大批重大项目在四川落地生根。仅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各地通过多种形式举行开工仪式53场次,开工建设重大项目990个,推动工业投资呈现“高于全国、好于预期、活力增强”的新局面。今年1-8月,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019亿元,增长13.2%,增速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民间投资4300亿元,增长15.1%,增速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
构成看变化
产业结构持续调“优”
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持续调优是四川工业发展的另一脉动。
9月20日,在位于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四川石墨烯应用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 ,其控股单位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玮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产值首次超过1亿元。到2025年,全产业链将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
这意味着该公司产值要在9年内翻300倍。目标如此大胆,其“底气”一方面来自“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石墨烯具备超薄、高强度、导热性、导电性、透光性极佳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各产业领域;另一方面,来自这所成立仅4个月的研究院。“把石墨烯前沿技术产业化,实现产业爆发式增长。”邱玮说。
而在不久前,国内最大的交换机生产商新华三集团决定投资10亿元在成都设立研究院,聚焦5G技术和下一代存储技术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这是继之前规划总投资50亿元的云计算项目落户四川后,双方的又一次牵手。
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新型产品……我省产业体系中的“新元素”不断涌现,已汇聚成推动四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动力。
五年前,我省工业发展更主要的是靠投资驱动。近五年来,我省加快培育高端现代产业,集中培育航空与燃机、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现代金融、旅游、石墨烯等重点产业,高端现代产业加速崛起,新经济“节节升高”。2016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工业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比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2.1个百分点。2013年-2016年,全省节能环保、航空燃机、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产业“跑”出加速度,产值年均增速达15%以上,远高于工业8.7%的年均增速。
工业结构持续调整,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业两大行业培育壮大,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016年的12.6%。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8个百分点。
落后产能持续化解。2013年-2016年,全省煤矿缩减产能7000余万吨,全面取缔“地条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420万吨。2016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在工业中的比重分别下降至2.4%和3.0%,比2012年下降3.2和1.2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得到落实。2013年以来,全省高耗能行业(不含发电)增加值增速逐年走低,在工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16年,全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到20.3%,比2012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绿色发展引导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动能看变化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高端、创新是四川工业五年发展的又一强力脉动。
近日,位于德阳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又有新动作:原本只生产大型铸锻件、核电和石化重型容器等“巨无霸”,如今涉足制造“工业机器人”,掘金智能制造。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装备产业将成为企业新的主攻方向之一。
由“重”变“轻”的中国二重只是一个个例。五年来,高端引领、创新发展,四川装备制造产业正“轻快”前行。
“减负前行”,是我省传统老工业不断升级的结果。
目光瞄准科技城绵阳。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楼里,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研究人员正在屏幕前忙碌着,通过这里的“智游星”操作中心,可以与25个使用九洲集团北斗智能终端的5A级景区联系,为其提供游客定位、智能解说等服务。这款“智游星”产品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其中的北斗卫星导航模块。
“这是国内首创的基于卫星导航的展览实时监测服务平台。”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保振告诉记者,四川北斗产品开始走出国门,九洲集团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品已进入捷克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实际测试。“市场潜力巨大,我们正在发力。”
在创新引领下,我省更多新产品正引起世界关注。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让我省工业迸发出新活力。
“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加速蓄积,不仅是调结构的必须,更是稳增长的基础。”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传统动力减弱情况下,新旧动能加速切换、接续,是立足当前稳增长的必须,更是面向未来调结构的必然。
五年来,四川始终坚持把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七大优势产业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工业资源型特征明显减弱,高耗能行业比重明显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顺应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也不断涌现。2013-2016年,全省锂离子电池年均增长3.3倍,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长7倍,平板显示器年均增长4.1倍,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数控锻压设备)年均增长3倍,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年均增长1.8倍,城市轨道车辆年均增长2.2倍,智能手机年均增长1.2倍,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年均增长9.6倍,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年均增长1.1倍。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12年以来,我省大力建设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3-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0.47%、0.52%和0.58%,占比稳步提升。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291.5亿元,比2012年增长89.5%,年均增长17.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2%,比2012年提高0.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