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三五”将向贫困地区刚性配置更多文化资源
(记者 仲健鸿 陈淋) 11月16日至17日,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成都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如何抓好文化建设工作,实现文化发展的协调发展?
在7日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新闻发布会上,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介绍说,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仍然是四川文化建设面临的短板。文化资源配置不协调,许多文化资源聚集在大城市、中心城市;相应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文化资源欠帐比较明显。城乡多点多极支撑城乡均衡发展整体战略,仍然要求文化建设要有突破。
郑晓幸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始终坚持把文化作为民生范畴,坚持抓下去,关注老百姓文化民生,关注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三五”时期将把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四川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刚性配置,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标准化。
第二,从四川艺术创作生产上,一方面抓精品、带繁荣,另一方面促进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让四川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提高老百姓精神文化健康指数,把群众文化这一块开展得更丰富,实现全覆盖。
第三,实施四川知名文化品牌带动战略,特别是与扶贫工程实现有机对接。郑晓幸介绍说,中央“十三五”规划要求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现在四川的文化产业只有成都超过5%,相当一部分市(州)还不到3%,因此空间很大,潜力很大,因此将把这一块作为文化富民的一项重点工程推下去。
第四,大力实施“文化+”“互联网+”推动传统文化业态提升和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从文化供给方面为老百姓提高精神生活文化提升带来更多空间。郑晓幸说,现在文化资源富集的地方往往是最贫穷的地方,叫作“富饶中的贫困”,怎么把富饶的文化资源与“双创”有机结合,带动各个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这将是“十三五”的重点。
第五,将开展巴蜀文化精品工程。四川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文化资源的“大户”。“怎么把资源大省变成文化强省?这里面空间很大。”郑晓幸说,要实施重大文化保护工程,把传统的村落建设成文化聚集区,整体提升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