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塑农业经济地理 五大功能区差异化布局农业产业
制图 江蕊松
精彩案例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成都市以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围绕“十字策略”和城市空间布局,启动编制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分区域农业产业专项规划,将以“西控”区域为重点,划定33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9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到2022年,成都市将基本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市场需求相适应、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区域功能布局。
“西控”区域:
作为成都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的改革先行者、业态引领者、模式示范者,“西控”区域将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方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实现生产集约化、产业现代化、经营社会化于一体为总体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严格管控、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市场导向、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打造中国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典范。不断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发主体活力;构建绿色高端农业体系,促进功能融合;加强绿色生产服务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强化农业资源环境改善,凸显生态价值。
“西控”的核心是“以控促优”。控制生态红线、控制城镇规模、控制产业门类,不断优化环境质量、优化城乡空间、优化产业布局。
在“西控”区域打造龙门山山地生态农业功能区、精品高效农业功能区、都市休闲农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生态绿色种养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都市农业文创产业、森林康养旅游产业,规划形成“三大产业功能区互动、四类农商文旅融合产业引领、九大绿色高端农业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
“东进”区域:
着眼于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全省现代农业对外展示新窗口,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新典范发展定位的“东进”区域,将以改革驱动、创新发展、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为基本原则,不断创新“东进”重构都市农业体系;协调“东进”优化空间发展格局;绿色“东进”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开放“东进”培育良性产业生态;共享“东进”提升农村发展环境。
力争到2022年,在“东进”区域提升农业产业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景观化等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农民收入增加快的农业新兴高地,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南拓”区域:
着眼于打造西部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国内都市休闲农业样板区、世界农业会展博览新标杆的“南拓”区域,坚持创新驱动、转型提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城一体、融合发展、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合作共赢、开放发展的基本原则。
“南拓”区域将重点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创新发展博览会展农业、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优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培育农业新经济业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工程、外向型农业建设工程、“互联网+农业”建设工程、农业特色小镇打造工程、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体系、现代农业生态保护体系。
“北改”区域:
瞄准成都现代农业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北改”区域将面向四川、面向西南、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现代农业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坚持双向开放、互利合作、融入城市、服务城市、多元参与、激发活力、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智慧服务功能区、现代农业循环种养功能区,建设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濛阳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四川(青白江)现代物流粮食加工基地。
将不断强化商贸物流化共轭能,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健全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生发服务体系,提升开发价值,增强农业现代化生产能力、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巩固设施配套服务、优化农业生活休闲服务;优化都市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培育开发功能,加强农村产权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规模经营组织方式。
“中优”区域:
依托绿道建设,形成五环路和四环路环城生态区“两环”城市生态绿环景观,总的用地规模为187.15平方公里,生态用地133.11平方公里。涉及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高新区、金牛区、成华区、双流区、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龙泉驿区。东区:果树—茶叶景观农业带,以果树、茶叶为主题视觉景观元素,重点突出采摘体验功能。南区:花卉—苗木景观农业带,以花卉苗木为主题视觉景观元素,重点突出休闲观光功能。西区:水稻—油菜景观农业带,以水稻、油菜、冬水田为主题视觉景观元素,结合林盘院落,打造田园风光,重现水、田、林盘、院落“四维一体”的农业大地景观。
观点交锋
坚持规划引领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高强度集中学习培训中,学员们围绕成都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谈行动思路,说具体举措,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如何破解城乡二元差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成都市建委主任张樵认为,行动的关键在于坚持规划引领。以《成都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实施指引,村镇工作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特色镇(街区)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乡村绿道建设、农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为抓手,按照“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的思路,依托66个产业功能区和“三城一园”,塑造历史文脉、经济流向、绿色廊道、产业分布交互融合的空间结构,形成主体功能明确、区块有机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崇州市委书记赵浩宇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以全域旅游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崇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公园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着力在空间融合、产业融合、三生融合方面加力加劲,努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大邑县委书记李燎则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大邑路径。李燎表示,大邑将主动融入“一支多干,五区协同”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全面部署,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大势,立足大邑资源禀赋、生态底蕴和比较优势,坚持规划先行,以精准规划引领重塑城乡空间格局,加快推进特色镇和川西林盘建设,构建“一环、四射、多网”绿道体系,高质量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以全域景观化景区化重塑新型乡村形态,努力诠释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关注热点
问: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成都市如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答:根据此轮总规,成都市将围绕“十字策略”和城市空间布局,以“西控”区域为重点,划定33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9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到2022年,成都市将基本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市场需求相适应、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区域功能布局。
问:“西控”是不是就是限制发展?
答:总规提出,“西控”既不是控制发展,更不是不发展,而是有选择地发展。对于绿色产业要大力发展,特别是温江和崇州这样有着生态优势的地区,要大力扶持生态产业、绿色科技;控制主要是对于污染重、与生态保护背道而驰的产业进行控制,加大产业转型,严控规模,特别是都江堰精华灌区、龙门山生态保护区域要对高排放产业进行限制,对绿色生态进行保护;“西控”的结果绝对不会造成区域的落后,相反,会打造出一个“能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
问:“东进”格局已经出炉,那农业产业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东进”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被提高到战略发展高度。此番规划中,明确了“东进”农业产业调整的主要任务,将不断创新“东进”,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构都市农业体系;不断协调“东进”,调整产区协同、产业融合、产村一体,优化空间发展格局;不断绿色“东进”,抓好生态环保、低碳循环、质量安全,树立生态优先理念;不断开放“东进”,强化农业品牌、农业合作、农业贸易,培育良性产业生态;持续共享“东进”,围绕精准脱贫、基建提升、公服均等等方向发力,提升农村发展环境。
畅谈未来
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
加快产业功能区塑造 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成都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站位高、内容新,讲解精辟、受益匪浅,让大家对成都“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和空间布局规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郫都区作为新的中心城区,更需要以大决心、大魄力重新擘画城乡发展蓝图,坚持“一尊重五统筹”,重塑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完善城乡发展四级规划体系,不断优化城市设计,以产业功能区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科学规划“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崇州市委书记赵浩宇:
坚持全域旅游引领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崇州树立“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理念,正不断突出空间融合,建设整体美的全域景区。坚持把成都市当景区规划、把镇村当景点打造、把林盘当景观设计,推进全域景区化景观化,重塑新型城乡空间形态。重点强化旅游法则、规划导则、建设守则“三则同导”,树立“蜀风雅韵、百村百态”理念,规划建设9个特色镇、900个川西林盘、895公里天府绿道,引领推动全域美丽宜居、城乡融合发展。(记者 李萌 陈泳)
责任编辑:李静月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