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百强营收全部迈上50亿元门槛 五大亮点凸显发展新变化
25.08.2016 15:32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亮点一
大批“新秀”替换“老牌”
你追我赶加快发展
自2007年首次发布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以来,四川已连续9年发布这一榜单,其中两组数据说明四川大企业大集团在不断壮大:
——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盈利能力大幅度增长。全省百强企业资产总额从2008年的8081.8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3125.7亿元,增幅达434%;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474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2281.2亿元,增幅达370%;利润总额从2006年的30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984.2亿元,增幅达224%。
——百亿级以上企业数量超过六成,成中坚力量。统计显示,2007年发布的第一份榜单中,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只有19户,5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为零;今年榜单中,百亿以上企业共计61户,其中营业收入上千亿元企业1户(长虹控股),500亿-1000亿元企业11户,100亿-500亿元企业49户。
数据之外,更有看不见的“烽烟”,年年有“新秀”后发赶超,替榜老牌企业。梳理9年来川企百强榜单,每一年榜单中的换榜率均成看点,多数年份超过了10%。以近三年为例,2014年和2015年榜单中各有9户企业新入榜,为历年换榜率最低,今年榜单则有14户新申报企业入选。
今年榜单中,有13户服务业企业上榜,较上一年减少6户。“虽然服务业企业换榜数量变化很大,但总体仍然呈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原因主要是今年的上榜门槛提升幅度大,很多服务业企业是近年来才快速发展起来的,企业资产总量和营收往往徘徊在上榜门槛附近,稍微慢了一点,就被其他企业赶超了,如果增加20个企业排名,我们仍然可以看见这些企业。”业内人士分析说,“这也说明四川的大企业大集团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你追我赶,稍不注意就‘掉榜’了。”
亮点二
建筑业企业“批量”新入榜
顺势而为做大做强
统计显示,今年的榜单最低入选门槛首次突破50亿元,达到51.6亿元,较去年榜单提升9.1亿元,增幅在历年榜单中靠前。
从行业分布来看,变化最大的除服务业外,还有建筑行业——今年有17户上榜,比2015年榜单增加6户。梳理原因,得益于近年来成渝经济区的打造,国家加大对西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配套的重视和持续投入,以中铁二局、水电五局、华西集团、能投集团、四川铁投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经营业绩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1年成立的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今年四川百强企业中9户上跨百亿台阶的企业之一,短短5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就从2011年的18亿元,爆发式增长到2015年的210亿元(2014年销售收入117亿元),利润总额16.8亿元。
成立于2009年的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几年来先后参与投资建设了19个国家重点铁路、地方铁路项目和17条高速公路BOT项目,目前正抓紧推进成兰、成贵、成西等10条出川大动脉铁路和宜叙、绵西、攀大等高速公路建设。2016年,集团勇当综合交通建设主力军,全面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年底实现资产总额2500亿元、营业收入600亿元、利税30亿元,完成投资700亿元。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加大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进而引爆了大众对交通、能源供给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榜单中建筑类、能源类企业业绩的大幅增长,恰好反映了诸多企业顺势而为做大做强的发展态势。”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
亮点三
围绕主业下功夫
军工与民生产业稳定增长
与建筑业营业收入爆发式增长发展态势不一样的是,我省军工装备制造行业、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的众多百强大企业大集团,则呈现出稳定增长发展态势。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得益于持续跟进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近年来,成飞集团在军机、民机和非航空民品三大板块的业绩齐头并进,发展态势良好。
百强榜单中的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农资商贸流通企业,排名全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前六。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集团坚持“农资为主、高效多元”发展战略,构建“大农业”“大物流”“大金融”三大效益经营平台,在夯实农资网络、优化业态结构、推进业态多元化和效益化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成为国内众多农资企业的鲜活案例和样板。集团旗下邦力达农资连锁是集团农资主业的代表,截止到目前,邦力达已初步形成辐射14个省市,形式多样、流通快捷、运作高效、管理有序的农资营销网络,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110亿元,农资网点数达3500余个。
百强榜单上的我省军工重装制造和食品饮料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企业大集团虽然营收增速不高,但集中体现一个“稳”字,是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亮点四
聚力创新迎接挑战
发展新动能加速蓄集
经济下行压力下,各行各业都在调整。百强榜单中,不乏市场嗅觉灵敏、反应迅速、快速实现华丽转身的“弄潮者”。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是百强榜单中的常客。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基纤维生产企业,“十二五”时期,宜宾丝丽雅集团总产值增长了192%,平均每年保持了38.4%的高速增长,2015年底达到140亿元。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创新。“我们企业共有1300多项创新,占了整个行业的七成,这个极其难得。”丝丽雅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涛说。在他看来,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产业、老产业转型发展的问题,也为企业打开了第二扇门,开辟了新的路径,使企业的张力更加突出。
正是在创新上的厚积,使丝丽雅正从“红海”创新向“蓝海”创新嬗变。“红海”方面,此前的一批创新点还在继续推进、发酵;而蓝海创新,则被视为丝丽雅转型的底气和未来。“我们正在进入纳米技术、精细化工等行业,这些领域更注重创新驱动,我们准备用创新而来的技术去嫁接资本、嫁接市场,变成一个新的产业板块。”冯涛说,目前相关业务进展顺利,正逐渐“变现”为产品和市场优势。
亮点五
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过剩产能板块加快重组和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百强培育榜单还首次发布企业亏损数据,百强企业中有14户企业亏损。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反映在营收数据上,相关企业营收排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体现四川积极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在过剩产能领域‘三去一降’(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效果明显,是顺应国家大政方针的有力体现。”
今年7月初,四川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实施路径和配套政策,并详细列出78项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这是继今年3月我省发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后,对改革任务的进一步细化。
以钢铁为例,日前,我省公示了2016年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目标,涉及川威集团、达钢集团等4户钢铁企业,压减粗钢产能共计420万吨。同时,《方案》也明确提出,到2017年将压减煤炭产能2240万吨、水泥产能300万吨。
记者在省经信委采访了解到,眼下不仅是四川过剩产能领域的消化期,也是各行业、产业的改革攻坚期,不少企业也正处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阵痛期,为了长远发展,有些“坎”必须去迈。下一步我省将加强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扶持力度,助力企业改革攻坚。
编后:
每一年的全省大企业大集团百强培育名单,都是一张发展“晴雨表”,无论是企业,还是各产业板块,年年有新秀冒头,年年有老牌下榜(或降低)。而一升一降之外,其余每一户企业也无不呈现出与前一年截然不同的业绩。
当前经济大环境下,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转型升级等一大批关键词无不影响着榜上百户企业、榜外全省39000多家入统计企业乃至更多未入统计中小企业、个体户,如何透过百户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路径和经验,去“管窥”自家企业及产业未来发展态势,值得细细思量。(记者 侯云春)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25.08.2016 15:32
故
事
我省设立党内关爱资金 500万启动资金+每年500万补充资金
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人民政府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
我省调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有5种方式
5种方式保障养老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