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举行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主题团日活动

28.04.2016  19:36
       4月27日下午,西华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主题团日活动报告会在四教报告厅举行,校长刘清友现场作“五四精神与科技报国”主题报告。学校各级团组织、全校青年学生现场听取了报告会。

校长刘清友作主题报告


从1919年到2016年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报告会伊始,刘清友校长引领现场观众穿越历史长河,重温1919年那段“五四”峥嵘岁月。“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艰苦创业。“何谓‘五四’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刘清友校长总结到。
      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两弹元勋邓稼先,再到2015年接受团中央“五四奖章”表彰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团队”,刘清友校长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为同学们阐述“五四”精神的实质内涵。由家国情怀谈到西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刘校长谈到:“‘为国育英才’是西华大学的使命, ‘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与西华的办学精神是一致的。”无论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的王华明校友,还是曾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一、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行校友,在刘清友校长眼中,这都是每一位西华人以科技的力量助推国家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贡献自己力量的时代缩影。
      刘清友校长谈到,虽然时代在变迁,环境在变化,但“五四”精神的内涵没有变。“五四”俨然已经成为青年人的“文化符号”,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不懈奋斗。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在不同时代的年轻人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深爱着脚下的土地,深爱着我们共同的祖国。

主题报告现场(一)

主题报告现场(二)


诠释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  科技报国矢志不渝
      工业4.0时代下的中国崛起、石油资源争夺、领海争端……刘清友校长不断提出诸例,以进一步让同学们认识到,国家主权的拥有和宣告,关乎着国家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也与我们个人命运休戚相关。同时,如何通过科技的手段来维护国家主权,也给我们当代新时期青年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思考。
      从科技报国谈到个人成就,刘清友校长以自身经历为背景,首次向广大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近30年来投身科研的人生经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现场每一位青年学子。从上世纪90年代,他还是西南石油学院博士生,就开始研究钻井系统动力学方面。后来经过一位中科院院士的介绍,刘清友校长加入了“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研发团队,开始正式投入应用研发。2015年,其所在团队成果“超深水半潜式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在整个分享过程中,刘清友校长反复强调“科学进步对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他谈到,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命运是和国家紧密相连,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去推动国家民族振兴;国家,也比任何时候需要创新科技人才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而在场的莘莘学子自然成为下一轮接力棒的主力军,国家的富强在于各位,民族的崛起也在于各位。

现场同学提问


由家国理想及个人成就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刘清友校长借用毛泽东曾经勉励青年学生的一句话作为开篇,在青年节到来前夕,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青年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希望:“第一,在思想上,志存高远,肩负责任,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他劝诫同学们要在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报效祖国,成就自我;“第二,在眼界上,开阔视野,放眼国际,兼容并包迎接挑战。”他希望同学们放眼全球发展前景,了解国家战略,穿越厚重的历史之门,传承西华大学校训精神,一往无前,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第三,在行动上,勤奋学习,善于钻研,知行合一,全面发展。”他饱含深情地建议同学们用一个4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件改变自己人生的大事,去挺直腰杆站成一个了不起的人!一句句发自肺腑的人生箴言,从这名年逾半百的师者口中缓缓吐露,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雷动掌声。
      在接近2个小时的报告会现场,刘清友校长字字真言无不诠释着其拳拳赤子之心。当报告会接近尾声,刘清友校长也为在场的青年学生献出一段最诚挚的人生寄语,大学是一生中最值得拼搏向上的时候,是同学们实现个人价值、发掘兴趣爱好,找到人生目标的重要阶段。趁着大好春光,请在场的所有青年学子们怀揣报国梦想,把个人的发展投入时代的洪流,用“五四”精神照亮奋斗青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繁荣富强的中国等待同学们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