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四川农业将转方式调结构 向农业强省跨越

21.01.2016  10:44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20日讯(记者 戴璐岭)今日下午,四川省农业厅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会上,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全面总结2015年及“十二五”农业工作,谋划“十三五”农业发展思路,安排2016年农业工作,重点研究我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育主体强产业,提质量促增收,大力促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关键词:“十二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任永昌介绍,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农业方面,我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亮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巩固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业农村改革力度显著加大等方面。

  据了解,2015年与2010年相比,我省粮食产量增长6.8%,茶叶产业增长46.6%,蔬菜产量增长25.9%,肉、蛋、奶、水产品等也分别有所增长。此外,我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全国第5位提升到第4位,马铃薯产量居第1位,油菜产量居第2位。而在2015年,我省油菜产量238.4万吨,更是连续14年创历史新高。生猪、水禽、兔、蜂群养殖规模和杂交水稻制种均居全国第1位。

  回顾“十二五”,一批“”字号的川猪、川兔、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品牌正在崛起,并通过“川货全国行”等展会,实现四川农业“走出去”的步伐。据了解,仅在2015年,通过展会销售“”字号农产品超过320亿元,四川蔬菜直供澳门实现了新突破。

  关键词:“十三五”转方式调结构 在6方面重点发展

  任永昌表示,“十三五”期间,四川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方式、调结构,在6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大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水平,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2020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以上。

  二是大力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水平。任永昌表示,“十三五”期间,四川将以现代农业示范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渔结构、粮经饲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优、调高、调精,深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继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一批重要农业产业集群,崛起一批位居全国前列的产业强县。到2020年,牛羊兔和家禽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综合经营性收入达到2000亿元。

  三是大力提升适度规模经营引领水平,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到2020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流转耕地面积的2/3以上,其中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

  四是大力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生猪三元杂交良种面达到80%。

  五是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六是大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用好退牧还草政策,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立,同时,开展种养循环农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