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邻水县立足“五个精准”扎实搞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22.05.2014  14:19

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相关文件精神,邻水县结合实际,在今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安排上立足“五个精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一、精准扶贫对象是前提。公布确定贫困村、贫困户的标准,由贫困村、贫困户自愿申请,再通过帮扶部门与乡(镇)村干部共同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实地调查摸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基本情况。根据核实情况提出具体的贫困村、贫困户名单,公告公示,保证确定的扶贫对象公开、公平、公正。并按照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登记造册,信息录入,建立动态档案和帮扶台账,使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情况一目了然,做到对象准、情况明。

二、精准致贫原因是关键。通实地调研,认真分析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找出贫困原因,为精确配置扶贫资源提供最可靠依据。就我县实际情况而言,主要致贫原因有自然环境较差,基础条件滞后;资源缺乏,产业基础薄弱;家庭成员老、弱、病、残,缺少劳动力;缺资金,无项目;文化素质低,缺劳动技能等等。只有弄清致贫原因,才能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真正做到缺啥补啥、有的放矢。

三、精准帮扶项目是抓手。在对象准、情况明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扶贫规划和年度扶贫计划,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根据致贫原因和村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群众实施项目意愿,确定各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设内容,确定各贫困户的具体帮扶项目。结合市扶贫移民局对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分三个优层级进行项目安排,即首先是解决生存问题,切出一部分资金优先解决贫困户的吃、穿以及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其次是解决发展条件问题,在确保贫困户生存的前提下,切出一部分扶贫资金来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为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奠定基础;再次是解决发展途径问题,即在解决了贫困户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剩下的扶贫资金用来发展增收产业。

四、精准帮扶模式是途径。在扶贫帮扶中,有效的帮扶模式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能让有限的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效益还可保证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增收。有多种帮扶模式,可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或几种。有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帮扶;有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休闲观光旅游帮扶;有以吸纳贫困户入合作社的组织化帮扶;有以流转土地或以其他资产入股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帮扶;分红增收为主的入股经济项目帮扶;有以技能培训和助学为主的智力帮扶等等。

五、精准帮扶措施是保障。按照“五落实”要求,落实对象、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目标,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安居帮扶、贫困村整体帮扶等“五扶措施”,实现精准扶贫。充分整合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社会扶贫等方面扶贫资金用于特困村建设。广泛动员基层干部、教师、医生、能人大户参与帮扶,通过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动员在外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措施,进一步扩大贫困村联系覆盖面,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