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在成都大学成立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5月9日上午,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学校新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四川省社科联机关党委书记张志怀、四川省教育厅巡视员杨亚培、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阳、成都市社科联(院)副院长阎星、成都市委外事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成都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清远,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华参加成立仪式,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小军主持仪式。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姚乐野,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曹顺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傅其林,以及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省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成立仪式。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议提出以来,从愿景到行动,从理念到共识,从立柱架梁到全面深入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构想,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第一个文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新成立的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作为三个分中心之一,将与此前已成立的中华多民族文化海外传播分中心和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研究分中心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国家整体对外来往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传播、创新。
在成立仪式上,张志怀对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研究中心落户成都大学致以热烈祝贺。“一带一路”中国方案是服务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以此开展联合联动,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希望成都大学始终树立全球视野,注重实践研究和学术积累,不断开阔进步,协同中心及其他分中心,统筹力量办大事。
姚乐野在致辞中谈到,新的分中心是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发展的里程碑。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的成立,有助于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有效地整顿资源,完善系统创新模式,形成有利于系统创新的文化氛围。“四川大学将与成都大学携手共进,传承传播中华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王清远在致辞中表示,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成都大学建设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党和国家关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信有要求和重大战略部署下,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整合学术资源、充实科研队伍,富有实效地开展工作,推出一批高水平成果,为推动成都大学的发展建设,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贡献。
张志怀、杨亚培、王清远、杨玉华共同为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曹顺庆向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主任杨玉华颁发了聘书。
揭牌仪式过后,全体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并一同参观大运会沙盘,了解大运村建设情况和每个区域的核心功能、占地面积、所属方位等。
随后,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首届会议在学校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举行。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项目将以未来四年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为指引,以“文化互鉴”“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为旨归,搭建支撑平台,凝聚社会共识,建立情感纽带,打造国际级文明对话平台。
据悉,在后续工作中,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充实科研队伍,富有实效地开展工作,推出高水平成果。学校将充分整合力量,发挥学校人文、教育、艺术等相关学科优势,整合天府文化研究院、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传统优势,为研究院的成长壮大提供条件。继续着眼于国家重大现实需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府文化研究、传承、传播等重点任务推进研究,使研究成果真正服务成大建设、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推进融合共享,充分学习和借鉴四川大学的先进经验,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集研究阐发、教育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端智库,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力争出多层次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成都大学的发展建设,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贡献。
编辑:舒昕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