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互联网+”快车 四川农民工创业就业不再愁

21.08.2015  23:02
  四川是农民工劳务输出大省,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四川共转移输出约2400万农民工,其中省外输出约1100万人,省内转移约1300万人。农民工这个群体一直是观察四川经济的重要窗口。在“互联网+”战略之下,四川农民工将有怎样的掘金机遇?“互联网+”对他们就业创业带来了哪些改变?他们的生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密集扶持政策

  7月,省长魏宏在不同场合,就同一个话题“农民工返乡创业”公开发表了6次讲话。

  8月,四川省政府公布首个专门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

   ★借力“互联网+”

  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发挥既熟悉外地市场又熟悉家乡资源的优势,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实现本地产品与外地市场对接。

   ★积极引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鼓励和扶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线上“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

   ★改善县乡互联网服务

  支持电信企业加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投入,建设覆盖城乡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培育工作,引导和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

  支持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智能电商物流仓储基地,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鼓励建立小型电子商务集聚区

  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或补贴,大力拓宽“一村一品一店”覆盖范围。

   ★提供创业辅导

  建立健全创业指导制度,选拔一批创业导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提供创业辅导。

   ★鼓励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鼓励大型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跨区域拓展,加大对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清理整治力度,提高中介服务质量。

   ★提供科技服务

  引导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对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三区”(即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员计划,支持建设“星创天地”、创业实训基地等孵化载体,为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提供科技服务。

   ★网络商户同等享受扶持政策

  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


   农民工足不出户 免费享受就业服务

  在四川,“互联网+”思维不仅贯穿于农民工回乡创业多项扶持政策中,也推动了农民工就业平台的建设完善。

  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下半年,该厅将完善四川公共招聘网,该网是全国第一个以省级集中建设和管理、数据全省共享模式建设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该网已开发了手机客户端,实行“网上、掌上”登录模式,广大农民工足不出户,就可在“指尖”上免费享受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

  据统计数据,四川公共招聘网自2014年9月运行以来,日均访问量超过15万人次,在线招工企业稳定在6000多家,在线人数达6000人以上,高峰期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万人,累计发布招聘岗位近70万个。

   维权网络平台 覆盖出川农民工900余万人

  除了能用QQ、微信等进行社交,在网上购物、购票,农民工也已更多地利用互联网维权。

  安岳县林凤镇松林村的农民蒋贞伟就曾通过互联网成功维权——

  2012年11月15日,蒋贞伟在安徽一隧道施工时,被挖土机撞断右手膀关节处。事后维权无果。2012年12月,蒋贞伟通过安岳县总工会法律援助微博微博与维权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拨通了安岳县总工会维权办公室的电话求助。

  随后,安岳县总工会针对这一情况成立了维权小组。2013年8月15日,蒋贞伟经安徽利民司法鉴定所鉴定为六级伤残。26万赔偿金于2014年8月28日全部兑现。

  目前,四川农民工工会会员已达976万余人。在农民工维权方面,我省工会建立维权网络平台,覆盖出川农民工900余万人。 (记者 侯青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