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资金是块宝 创新管理促效益——乐山市召开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推进现场会

13.10.2014  17:36

内容提要:近年来,乐山市推进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建设取得可喜成效。从2007年的8个试点村增加到159个村,扶持17048户农户借款13479万元,资金周转率达515%。试点项目创新了扶贫开发模式,促进了生产要素整合,培育了专业合作组织和新型农民,缓解了金融覆盖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了项目农户增收。9月29日,该市在其井研县召开互助资金推进现场会,总结过去,正视问题,研讨对策,创新推进,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9月29日,乐山市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推进现场会在井研县召开,11个县(市、区)扶贫移民局部门和高新区社会事业局负责人,10个项目村理事长代表,市扶贫移民局分管副局长马秀蓉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移民局局长廖策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会成员参观学习了井研县大佛乡大佛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建设成效,听取了该村互助资金社理事长介绍项目建设经验。2名项目村理事长和井研县扶贫办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与会人员积极提问,互相解答、气氛热烈。会议回顾了乐山市互助资金项目规模逐年增加大、管理日趋规范、绩效稳步提升的历程,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了分析研讨,为试点项目进一步规范推进、创新突破助农增收渠道指明了方向。

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乐山互助资金项目建设亮点纷呈,成功案例可圈可点,为助农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各县试点成果良莠不齐,一些地方仍存在“扶富不扶贫”、借贷率低、借贷不实等问题。各地扶贫部门要借鉴井研经验,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人培训和管理;要规范程序,推行村财乡管、预留印鉴等监管措施;要做好一条龙服务,追踪监督和技术服务,确保贷得出、收得回、有效益。

会议要求,要围绕互助资金安全运行,提质增效,助农脱贫和“首扶制”目标,创新机制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中的诸多问题。一是适当提高单次放贷限额。可通过社员讨论,以不超过总金额的5%、不超过入社资金的10倍来放,同时兼顾会员和贫困农户覆盖面。二是灵活还款方式,采取“整借零还”或“整借整还”,由社员讨论决定。三是民主讨论确定资金占用费率。对建卡贫困户降低标准收取占用费,可将提取的公益金、风险准备金用于解决特困农户的突出问题。四是创新推进担保借款模式。要创新思路,采取财政供养人员、结对帮扶人员、驻村干部、村组干部担保,或农户联保、购买农业保险等多种形式担保。五是创新拓展互助资金融资渠道。与全村产业规模和借款需求结合,可创新采取政府注资、社会募集、银企合作等多渠道融资增加互助资金总量。

廖策军指出,扶贫小额信贷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三大品牌”之一,大家要与时俱进,学好、用好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要准确把握互助资金的定位和性质。一是正视有偿与无偿利弊。互助资金弥补了财政专项资金的补助和金融覆盖的不足。二是正视整还与零还问题。事实证明,孟加拉国银行小额信贷模式是适合贫困地区实际的,不能简单否定,要引导社员采用恰当还款方式。三是正视大额与小额问题。贫困户借款滚动发展小微经济、承受不起大市场风险,放款不宜过大。四是关于政策与民意问题。以安全为前提,出尽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五是正视农户与组织的关系。互助组织需要政府管理和监督,乡镇把关借款是创新,要坚持引导好。

廖策军强调,抓好互助资金管理创新,要把握3个着力点。一是提高农户发展能力。打破贫困意识陷阱,扶贫先扶志,加强生产技能培训。二是提高互助社服务的能力。要选好管理人员,把爱专研、技术熟、协调能力强、奉献意识强、群众满意度高的人选来管理。三是提高互助社管理的能力。县、乡监管不能少,要加强宣传,营造信用文化氛围。

会议还传达了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会和扶贫移民工作座谈会精神,安排部署了全市加快推进扶贫“6大改革”、扶贫项目公示,以及移民安置、移民后扶、移民稳定和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问题整改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