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人王云:第一个贷款千万在上海建商品房的人

27.06.2016  22:36

上海明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 李奎 摄

        中新四川网6月27日电(王爵 李奎)27日,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指挥集团房产、金融投资等版块的运作,王云在上海滩打拼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上海繁华的闵行区,距离虹桥机场不到十公里处,虹泉路名气很响。道路边高楼林立,韩国城、高档别墅、国际酒店……时尚大气、商机无限。这片繁华的城市,正是南充人王云经过拼搏,用心血铸就而成。

        王云,南充蓬安县正源镇红豆村人,如今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明泉企业集团董事长、上海四川商会会长、泛长三角四川商会会长。这名来自四川农村的南充人,还在上海创造了若干个第一,第一个从事商品房开发,第一个在上海纸媒上刊登商品房销售广告……

        如今,王云正在全身心思考着如何回报家乡,他正全力以赴的是,投资1000万,把老家建成“中华爱情第一村”。

        第一个吃螃蟹贷款千万在上海建商品房

        如今走在上海市闵行区虹泉路,以及周边方圆四五平方公里的街道上,一幢幢造型时尚别致的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高档生活小区里,环境清幽、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路两边韩国商铺林立,餐厅、咖啡店、化妆品店、时尚服装店、副食店……应有尽有,在虹泉路一家国际酒店,入住的客人以韩国人为主,服务人员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韩语。

        “在上海,只需说到韩国城,的士司机就会直接把你拉到虹泉路。”王云说。

        今年52岁的王云,出生在蓬安县正源镇红豆村,这是一个偏僻的村子。在他的记忆中,他到镇上读高中时,要走30余公里的山路。

        父亲早逝,王云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母鸡下的鸡蛋拿到镇上卖了,就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1982年高中毕业后,王云无缘大学,为谋求生计,他来到南充找活干,先是学习电器维修,后来在南充物资局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开始学习经商。1989年,王云辞职“南下”深圳,进了蛇口一家国企商贸公司,从一名业务员做起,主要是把南充的丝绸运到深圳卖,因为业绩突出,很快就做到了部门经理。

        王云有个特点,勤奋好学,尤其喜欢看成功人士的自传。当时他发现,香港十大富豪中,有6人在从事房地产开发。于是他认为,房地产行业商机无限,是个崛金的行业。

        1992年8月,一次出差途中,28岁的王云在广播中听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上海滩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王云毅然申请调到上海工作,不过,他的真实目的是到上海从事房地产开发。

        获得批准后,王云从广州坐飞机到达上海。当年9月,在一名业务上的朋友帮助下,在上海闵行区七宝镇看中了一块土地,这是一个废弃的电影院,周边全是农村。

        “定了,就是这块地,我要让它变废为宝。”王云拍着朋友的肩膀说。

        看中了土地,在原公司担保下,王云向银行申请了1000万元的贷款,以每亩56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废弃的电影院,一共70亩。按照当时上海的政策,只需给点土地定金即可。王云为了表达诚意,第一次就给了800万元土地出让款。

        拿到了土地,王云邀请知名设计师设计,开发建设别墅和公寓,资金不足,他又邀请陕西一家建筑公司带资修建。1993年春节刚过,王云的上海明泉公司正式成立,第一个楼盘也正式开建。钢筋一扎,土地一挖,王云就着手准备预售房子,他在当时的《新民晚报》上连续打了两次广告,吸引了购房者络绎不绝地赶来看房子,到10月份,所有的房子一售而空。王云一直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别墅的售价是每平方米7600元,公寓售价是每平方米4800元。

        王云没有预料到,他的第一桶金就净赚了好几个亿。房子售完后,王云作了一个调查,因为当时上海还是福利分房,来买他房子的基本上是国外归来人员,以及在上海做生意的老板。事后,王云也才知道,他修建的房子竟是上海第一处商品房,他也是上海第一个在纸媒上面作商品房销售广告的人。“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因为上海比较开放,自己就大起胆子干。”王云回忆,第一次修房子卖,他差不多是把工地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工地上组织施工,看图纸,甚至是还要给工人们送水送饭。

        赚到了第一桶金,王云向原单位辞职,并继续在上海买地从事房地产开发,到2000年的时候,他的明泉公司被评为“上海十大民营房地产企业”。如今,明泉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上海赫赫有名的集团企业,资产超百亿,业务涉及房地产、智能制造、商业、金融投资、地下管线开发等多个领域,2012年,王云又被推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谈起自己的成功,王云轻描淡写:“归功于时代,归功于改革开放,归功于贫困的家庭环境造就了自己不怕吃苦的性格。

        成立商会组织四川商人抱团发展

        个人的事业做大了,王云思考的是,如何带领更多在上海滩打拼的四川籍老板将事业做大做强。2007年,在他的牵头组织下,上海四川商会宣告成立。至今,会员人数从成立之初的40余人发展到700余人,商会的规模和活跃度仅次于浙江和福建商会。

        “上海四川商会就是四川在上海滩打拼老板的‘娘家’,大家互相合作、互相帮助。”韦海清是四川人,如今在上海滩经营“醉美天下”中餐厅,他一直很感谢商会对他“雪中送炭”式的帮助。2008年,“醉美天下”餐厅的经营遇到了困难,想升级转型又缺乏资金。无奈之下,韦海清找到了上海四川商会帮忙。接到求援报告后,王云立即组织商会其他负责人进行商量,最后低息借给了韦海清200万元现金。拿到借款后,韦海清将餐厅重新进行了装修升级,更换了菜品,餐厅生意至今红红火火。

        为了让在上海滩打拼的四川老板们的“闲钱”升值,2008年,王云又以商会的名义成立了金融投资公司,如今公司每年仅在会员之间的拆借金额就达到2亿余元,帮助不少会员企业度过了难关。

        商会会议召开时,王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要讲感情,我们每个人都应回去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在他的带动下,会员企业家们纷纷行动起来,捐资帮助家乡发展。同时,商会自成立以来,还为四川招商引资超过100亿元。

        如今,王云也正在计划回报家乡,计划投资酒店开发、金融投资,以及地下管廊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

        捐款1000万在家乡建“中华爱情第一村

        昨日上午一到办公室,王云就收到来了来自贵州纳雍县一群孩子写来的感谢信,在信中,这些来自山区的贫困孩子告诉王云,他们收到了新的学习用品,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看完信,王云立即提笔亲笔给这些孩子们回信。

        “每次看他们的信,就会发现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应该的。”王云与贵州纳雍县贫困孩子的不解之缘来自于上海《解放日报》的一篇报道。2011年,他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报道,报道介绍纳雍县一名单亲家庭小男孩,父亲在外打工,母亲离家出走,小男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年365天土豆就是主食。看了报道,王云当即联系上了报道该新闻的记者,一起到纳雍县考察,结果发现还有更多的单亲家庭孩子生活困难,需要帮助。于是,王云在纳雍县成立了“失依救助金”,每年捐赠现金70万元,以及大米、食有油、学习有品等,专门用来帮助这些单亲家庭孩子。每年下半年,王云还要带领公司员工一起到纳雍县奉献爱心,在山区里,王云和员工们一起扛着大米、食用油等物资,沿着崎岖的山路,将爱心物资一一送到贫困孩子的家中。

        在上海滩,王云还有一个身份,即上海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这是一个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上学的时候家里很穷,饭都吃不饱,现在我想帮助更多的人。”王云认为,自己的举手之劳,可能会改变他人的一生。

        2007年,上海慈善基金会设立王云基金,明泉集团出资300万元开展“阳关下的展翅”定点帮扶活动,重点帮助16—20岁的贫困、辍学青年,将他们送到技术培训学校免费学习技术,至今已帮助1000余名辍学青年学到了一技之长。

        2006年,王云在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助学基金,针对一到四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分别制定了帮助计划。每年开学后,明泉集团从大一学生中选出200名家庭贫困的孩子,每人提供5000元助学金支持;大二时,从学生中选出200名品学兼优者,给予奖学金支持;大三时,师生外出调研时间多,利用助学基金给予部分学生交通、住宿、饮食补贴;大四时,若有学生愿意去边远农村地区支教,则一次性给予3万元资助。明泉集团还购买了上千辆自行车放在校园内,用作华东师范大学师生周末做慈善,为老人、留守儿童送关爱。

        为表达对王云的感激之情,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们成立了“云友会”,以通过组织的形式,将爱传递,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今年年初,一位“云友”发言说,她也是南充蓬安人,刚收到华东师范大学通知书没几天,父亲遭遇车祸撒手人寰,母亲几近崩溃。本就家庭困难的她,在极度窘迫之时收到了蓬安王云奖励基金2000元现金。开学后,她再次收到了5000元王云助学基金,这让她发现世间处处有爱。

        不仅仅是帮助贵州的贫困孩子,王云还在家乡奉献了更多的爱心。为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他先后为正源小学、正源初中、巨龙职中捐资370万元改建校舍、添置教学设施;出资100万元,在蓬安县设立了“王云奖励基金”,帮助孩子们圆求学梦。

        为推动仪陇县教育事业发展,王云捐资100万专门用于奖励乡村教师;汶川地震后,他捐款100万;雅安地震后,他再次以商会的名义捐建了一座图书馆。

        红豆村共有400户居民,环境优美,经济却相对滞后,是有名的贫困村。为让家乡人民告别贫困,王云计划捐款1000万,修路、栽种红豆树,发展旅游,目标是打造“中华爱情第一村”,目前设计规划已经完成,即将开建……

        在王云的心目中,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有3个特征:会经营、讲奉献、有社会责任感,20年来,王云关爱慈善事业的脚步从未停下。2014年5月,为上海慈善基金会作出贡献的10个评选出来,王云排第三,前两位是李嘉城、荣智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