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融合 转型 跨越 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综述
2014年注定是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8月,云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云南要着力打造大生物、大能源、大制造、大旅游、大服务5个万亿元“大产业”,这是推动云南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大谋略、大思路、大创新、大举措、大突破。“五朵金花”已成过去时,随着5个万亿元“大产业”鸿业远图的构建,全省上下以此开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局面的冲锋号角正吹响云岭大地。彩云之南正在涌现出彰显大产业发展的美丽“大金花”。
按照发展云南大旅游产业的谋划,到2020年,云南大旅游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13%。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发展预期目标。它符合云南旅游实际和产业发展趋势:201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的新要求,融合发展成为新路径;如今,培育大旅游产业将重点发展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旅游商品加工制造业、康体休闲与健康服务业,随着产业融合效应的发酵,各关联产业将呈现出共同壮大市场规模的广阔前景。
发展有基础
当全国许多城市深受雾霾困扰的时候,云南的碧水蓝天、清新空气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产品。“有一种空气叫云南。”正因为如此,才有游客认为云南就是一个大景区,机场就是景区入口。当然,从专业角度分析,云南有5张独特的旅游名片。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段跃庆介绍,云南具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之美、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之美、古朴悠远的历史文化之美、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之美和地处西南桥头堡的区位之利。5张名片,张张诱人。那些爱上云南,来了就不想走的游客,甚至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名字叫“云归派”。
除云南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外,云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云南重要的支柱产业。主要指标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统计显示,2013年云南接待国内游客2.4亿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总收入2111亿元,同比增长24%;接待境外游客533.5万人次,同比增长16.5%,排名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云南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云南旅游资源天赋异禀,产业发展曾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在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中,云南旅游不再“首屈一指”,反而在产业规模、实力和发展速度方面被许多省份迎头赶上。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形势,云南省开始认真谋划新起点、新形势下旅游业的未来。2013年9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在创新旅游管理体制上先行一步、在完善旅游配套政策上先行一步、在加快改革试点建设上先行一步、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上先行一步、在扩大开放上先行一步”的“5个先行”,以确保实现旅游强省建设目标,为进一步发展“大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体制有保障
2013年2月,云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成为继海南、北京之后,第3个将旅游局升格为旅发委的省(直辖市)。在云南省政府资政刘平看来,这是云南旅游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过去的旅游局属于单纯的行业管理,成立旅发委,更加注重旅游事业管理向旅游产业发展转变,更加注重从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跨行业管理协调转变,这为打造旅游强省、建设大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刘平这样解读“局”改“委”并要求,“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要建立综合协调会议制度,着力解决旅游业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等重大问题。各州市要参照省级做法,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旅游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以符合建设大旅游产业的需要。”
段跃庆说:“全省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可以用‘三次飞跃’来形容。一是去年2月,云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标志着云南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二是去年8月份,省委正式任命10位省旅发委兼职副主任,标志着省旅发委已经由一个单一的经济职能部门转变为一个综合协调部门;三是今年6月,中编办正式批准同意云南省旅发委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转变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后,标志着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和强化。一年多来,在“局”改“委”运行中,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在项目统筹和市场监管这两方面比以前更加容易统筹。今年8月起到年底,我们联合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物价局和省地税局对旅游市场开展集中整治,就是部门综合联动的一个实际的例子。”已经有旅游地产项目落地云南的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对记者谈起云南省旅发委行事风格时说,“执行力强、跨部门配合有力。旅游项目建设上由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突破力度大,企业感到满意。”
据了解,在省旅发委组建的示范推动下,全省已有昆明、昭通、玉溪、红河、普洱、版纳、大理、德宏、迪庆、临沧等10个州市实现了“局改委”的转变,保山、曲靖等几个州市也正在积极筹备组建中,保山腾冲、红河建水等旅游重点和热点县市区进一步赋予旅游行政管理新的职能,全省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正加快由行业管理向产业促进和统筹协调方向转变。
转型有路径
“无处无民族村落、无处无节庆欢歌、无处无精彩演出。”许多去过云南旅游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而这也是云南独特的旅游文化现象。文旅融合发展是云南旅游发展的鲜明特色。云南省旅发委副主任文淑琼说,云南一直着力在实现旅游与文化融合上下工夫,目前已形成《云南映象》《梦幻腾冲》《印象丽江》等一批知名旅游文化品牌。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对旅游市场前景也大为看好,他说,从演艺产业入手,到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再到收购旅行社,文投集团在旅游板块的投资收益颇丰。目前,《吴哥的微笑》在柬埔寨演出成功,驻石林项目《梦幻阿诗玛》年内将落地演出;香格里拉蓝月山谷、巴拉格宗景区,丰富了文化内涵,完善了服务功能,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我们对市场前景大为看好。
段跃庆表示,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目标是实现跨越,实质是转型升级,路径是融合发展。今年6月汪洋副总理来云南调研期间,对云南旅游实施融合发展战略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后我们将加快推进旅游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和沿边开放“六位一体”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争取将云南列为全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旅游沿边开发开放试点省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试点省。
近年来,云南旅游着力推进六大融合,不断创造了云南旅游新热点。云南旅游加快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最独具特色的是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古镇、古村。如今,丽江古城、和顺古镇、束河古镇、大理新华村等绽放魅力,不仅成为休闲度假胜地,还摸索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新模式,并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了云南经验。
云南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迪庆州、丽江市等地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由森工产业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成功地打造了“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等世界知名品牌,实现了由“砍树经济”向“植树经济”的重大转变;从2006年开始创建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到现在的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昭通大山包国家公园,新模式创造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的喜人景象。
云南旅游与沿边开放的融合发展,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年,在国家加快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好机遇下,云南利用沿边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优势,努力打造中老泰缅大湄公河上段“金四角”、滇西—缅北、元江—红河3个跨国旅游区,增强了云南区域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有望在旅游通关便利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项目有支撑
云南省目前知名度较高、较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腾冲等州市。刘平说,云南旅游未来要实现连片发展,普洱和西双版纳连成一片,滇西的保山、腾冲、德宏连成一片,滇南的玉溪到红河连成一片。在空间布局上,要按照“突出重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面成片”的思路,着力打造“一心六区九廊”。“一心”即把昆明建成国际著名的观光度假胜地、商务会展基地和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内外游客集散中心;“六区”是指滇中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边境旅游区、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九廊”包括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昆明—加尔各答和滇桂、滇黔、滇渝、滇藏9条旅游走廊。
在旅游发展重点项目上,要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重点抓好“111226”工程,即加快建设1个新国际会展中心、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十大国家公园、20个旅游型城市综合体、200个旅游重大项目和60个旅游小镇。努力形成“开发一批项目,带动一批产业,辐射一片区域,搞活一方经济”的发展格局。
刘平表示,通过构建产业实力强、产业贡献强、产业竞争力强、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强的目标体系,经过近7年的发展,到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力争达到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8500亿元。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云南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性区域旅游集散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新思路,建设旅游强省离不开大手笔。大旅游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在召唤着每一个云南旅游人,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的比较优势、市场的竞争优势,释放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步伐,切实推动云南旅游的转型升级,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的目标就一定能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