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专家"于敏为氢弹研制隐身30年 通话用"暗号"

17.10.2015  12:25

于敏。

  于敏作为四川推荐的代表之一获得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

  于敏,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氢弹,这个词是所有人都熟悉的。事实上,在中国,于敏与中国的氢弹研制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他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也因为氢弹研制隐姓埋名30年。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国产专家”。

  10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授奖仪式上,于敏作为四川推荐的代表之一,获得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

  “隐身”30年

  与邓稼先通话用“暗号

  虽然如今名声响彻学界,但于敏一度是一个“神秘人”,“隐身”30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其间,这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连他的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1965年,氢弹理论研究有了一次突破性进展,于敏按耐不住给邓稼先打报喜电话时,为了保密也只能用“暗号”:“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但于敏的杰出贡献仍有迹可循,原中顾委常委、国务委员张劲夫在《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中提到,“研制氢弹工作主要是于敏他们做的,方案是于敏提的,也得过大奖”。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中,“于敏”的条目下写着:“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1999年9月18日,在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于敏第一个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产专家

  填补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

  在旁人眼中,他是中国核物理的开创者中唯一没有留学背景的人,是个实力派的“国产专家”。对此,于敏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在大的学术气氛中,互相启发,才利于人才的成长。现在的环境已有很好的条件了。”

  其实于敏的核理论研究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是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和于敏等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在当时的条件下,唯一能拼的是汗水。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不厌其烦地计算。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交到了钱三强的手里,钱三强点评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