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五保户

17.12.2013  13:11

      本网讯 (记者 陈显才)“每当我看到那孤独无助的双眼,特别是看到那走路吃力、弯腰驼背的背影时,我的双眼总是饱含泪水,母爱的本能让我从不敢放弃,已经无怨无悔收养照顾他二十年。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够解决他的低保待遇,让他安度晚年……”

  12月10日,在巴州区羊凤乡楼房村3组唐文新家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位年约六十岁的妇女和一位背驼得几乎与地面平行蹒跚难行的老人。她一落座就自我介绍,她叫白菊芳,驼背老人叫唐思富,76岁,是五保户。她听村干部说,巴中日报社开展“转作风·惠民生”活动的同志来了,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拉拉家常。   狭小的屋里坐满了人,木块在火塘里燃得噼啪噼啪地响,火苗不停地上蹿下跳。在火苗的映照下,她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说起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五保老人,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头……   1993年9月下旬,大雨不停地下了几天。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白菊芳准备吃饭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她心里一愣:“不好了,唐思富的房子垮了。”她急忙拉着丈夫唐思值跑出去一看,唐思富的一间房屋成了一个空架子,万幸的是唐思富当时没在室内,躲过一劫。看到无家可归的唐思富,白菊芳夫妇当晚收留了他,谁知这一收留就是二十年。   2000年以前,白菊芳夫妇还年轻,儿女也小,家里多了个人,不觉得困难。可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唐思富的背驼得几乎与地面平行,走路相当吃力,身体越来越差,常年多病,生活也不能自理,几乎每年都要住一两次医院,住院费用少则3000元左右,多则上万元。加之白菊芳夫妇身体也不如从前,儿女读书开支大了。同时,白菊芳起早贪黑照顾唐思富,俨然他的专职保姆,再也不能做其他的事。全家仅靠养殖业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开支,日子过得入不敷出。不知有多少次,夫妇俩都后悔收留唐思富。   “说真心话,我也埋怨过自己,想想过得这么艰难困苦的日子,真的想放弃。可一看到他那孤苦伶仃的样子和弯腰驼背的背影,我心酸得直落眼泪,于心不忍。要是放弃的话,对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就只有死路一条。再困难的日子,只能挺起腰杆过下去。”白菊芳说完,把坐在门口的唐思富拉到火塘边坐下。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白菊芳夫妇商量,丈夫唐思值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白天做体力活,晚上守材料,挣双倍的钱补贴家用。家里由她专门照顾唐思富和孩子,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2009年5月,正是栽秧的农忙时节,唐思富胃病发作,吃什么吐什么。白菊芳考虑到要收水栽秧,就在乡医院找医生给他开了三天治胃病的药。可到了第二天,田里的水才收了一半。女儿哭着跑到田边来说唐伯伯倒在地上,她急忙跑回去,只见唐思富呼吸困难,满身都是呕吐物。白菊芳迅速把唐思富扶起来,背起就往乡医院跑。医生说,再晚去一两个小时,恐怕就没命了。住院期间,白菊芳医院家里两头跑,一日三餐,她要回到家里煮好,简单地收拾好家务,又要把饭送到医院。由于治疗及时,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十多天后,唐思富出院了。白菊芳回到家里,发现秧田的水干了,秧苗也栽不上了。看到眼前的一切,白菊芳无力地瘫坐在田埂上伤心地哭一场。   前年,白菊芳的儿子考上大学,女儿现在顶山中学读高中,家庭开支更大了,唐思值肩上的担子更重,他依然在外打工,做着双份工补贴家用。“幸好,这几年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政府先后解决了唐思富的医保和五保救助金。虽然负担依然很重,护理艰辛,但不管今后的路有多远,有多困难,我都要无怨无悔、勇敢坚强地走下去……”白菊芳抹去眼角的泪花,信心十足。   木块在火塘里燃得噼啪噼啪地响,火苗欢快地跳跃着,虽是寒冬时节,我们的心里都是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