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36年只做一件事——记我校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庄稼
“父母希望我做一个普通的人,即使生在城里,也要像农作物一样茁壮成长,像庄稼一样,收获后奉献于社会。”这就是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材料院庄稼教授。36年里,他就如其名一样,为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践行“教育是我一生的追求”的诺言。
他为教育:绿了新芽 白了头发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而梦想的实现需要一个引路人,庄稼就是这样的一个引路人。
青年教师入校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讲课关。庄稼讲授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课,是材料院反响颇好的专业课,庄稼主动提出让青年教师程小伟上。
庄稼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自己站在讲台上,先让程小伟坐在教室里跟学生一起听。“庄老师在课后,还会给我讲述他的讲课思路,并手把手教我如何设计课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避免满堂灌的负面效果。”程小伟说。
等程小伟站上讲台时,庄稼就当“学生”,课后为他指出不足,也会严厉批评他,直到他可以完全担下这门教学任务。在庄稼指导下,已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程小伟讲授的课深受学生的好评。
30多年来,庄稼无私地把自己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现在庄稼仍然担任着材料院4名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助一臂之力。
“青年教师成长需要机会,从台下到台上的转变需要磨练和指导,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责任。教育是需要传承的,只有传承,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未来,国家才会有未来。”庄稼说。
他为创业:百忙之中 不言放弃
200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作为新建学院,在缺乏师资、没有办公地点的情况下,庄稼毅然扛起教学任务。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新课程,没有经验可循,他就到处查资料,整夜整夜地熬夜备课;没有场地,他就借教室,跟同事站着开会;没有实验室,就去学生实验室挤。
由于条件艰苦,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有不少学生都想转专业。那段时间,他既是教师,又是“辅导员”。不仅要完成好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稳定学生的思想。
2010年,材料院走到了发展的新路口。为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增长点,年近花甲的庄稼,在工作极其繁忙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申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全国共有十余所高校获准设立该新专业。在庄稼教授的努力下,我校成功申报该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
申报成功只是专业建设“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建设?“当时,全国只有十余所高校才开始开设这个专业,我们无处可以学。此外,我们还面临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当年就要开始招生。”庄稼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唯有的办法就是“把一天当成48小时来用”。白天,他与同事一起深入企事业单位做调研,晚上,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研究学科建设方案。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庄稼带着青年教师,用奔跑的速度去追赶材料院其他专业的发展。
如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已是材料院一本招生的专业,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5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排名第二,超越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重点院校。
“这就是我第二次创业,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都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庄稼说。
他为学生:穷尽所有 桃李芬芳
“庄老师,我是今年考进的研究生,您可以做我的指导教师吗?”这样的电话,庄稼每年都能接到很多。不管最后是不是报考成庄稼的研究生,只要学生有问题,庄稼都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自农村的刘汉斌,在读研究生时,眼看大学本科期间的助学贷款已经到期,却偏偏遭遇家里变故,使刘汉斌的生活一下子笼罩在阴影之中。庄稼得知其情况后,立即用自己的工资帮助刘汉斌还了贷款。解决了无后顾之忧的刘汉斌,更是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研究生,如今已留学海外。
庄稼在生活上对学生呵护有加,但在学习上却容不得学生半点马虎。无论多忙,他每个星期都要把研究生召集起来,要求每个学生用ppt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度。“每次他都会认真的听,提出他的建议。如有不好的地方,他也会严厉批评。但正是因为他这么严格,我们才能在SCI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2012级材料学研究生余军说。
让张红旭特别难忘的是,有一次庄稼老师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就在大家以为庄稼老师应该不会来上课了,却看到他一瘸一拐地来进教室上课。
从教36年里,庄稼很少与家人一起过节假日,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学生身上,甚至有不少不是他学生,也会慕名而来的研究生找他改论文,庄稼也会热心指导,从不推脱。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你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我只有尽职尽责地做好作为高校教师的本分,才对得起这份职业,我想,这也是教育的意义。”庄稼说。(曹正 校报记者团 范丹丹)
(本文原载西南石油大学校报第582期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