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李伟:脱贫路上 他是群众信任的“领头羊”
李伟(左)正在和村民交谈。资料图片
□记者 刘鑫
“李书记,脚好些没有?”“我家的生态黑猪长得不错,谢谢你哟。”近日,行走在安岳县岳源乡贫困村之一的宝林村,众多村民看到“第一书记”李伟,都主动上前拉家常。一些村民还说道:“李书记,你现在是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祝贺哟!”对此,李伟都笑着回答:“这份荣誉对我个人而言,更多的意义是提醒我,带领大家一起脱贫奔康,过上幸福日子。”
村里的事村民做主
2015年8月,李伟来到宝林村担任“第一书记”,但上任伊始就遇到的通村公路开工的事情,让他至今难忘。“刚来的时候,通过对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他们对于通村公路很有意见,一是没批文就开工,二是只有3米宽根本无法满足群众通车出行的需求。所以我当即喊了‘停工’。”
谁知这一“停工”,村里可就炸开了锅。“这不是乱搞吗?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公路项目,说停就停了。”“李书记,这条公路就是政绩,停不得呀。”面对质疑,李伟发现每次针对修路建塘等基建项目的会议,却始终见不到群众的身影,“往往是几个村干部拍板定了就行了。这怎么可以!”李伟说。
于是,“村里大事小事必须有 ‘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成为李伟入村之后定下的“军令”。现如今,一喊开会,整个村委会的院坝都挤满了人,大家伙针对道路、水塘、产业发展等各个议题分组讨论,各组长汇总意见后再行定议。
“李书记做人做事都很敞亮,始终讲究‘广泛参与、民主集中’的原则,这样办事,我们老百姓心头也踏实,他是我们信任的‘领头羊’。”村民刘明华笑着告诉记者。
产业和集体经济不能少
对于贫困村如何开展产业扶贫?李伟也有着自己的思考,“贫困村往往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要抓产业扶贫,就得先找准销售这个‘牛鼻子’。”
2015年,宝林村从建档立卡贫困户着手,发动25户贫困户养殖生态黑猪100头,通过帮扶部门订购、企业回购等方式,每户增收近1万元,当年实现脱贫。2016年,全村扩大养殖生态黑猪500头,建立生态黑猪散养基地,同步引进生态农产品销售公司,签订销售统筹协议,向成都社区定点供应生态黑猪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全村近100户生态黑猪养殖户因此脱贫致富。
不仅如此,宝林村的多个生态农业项目中,都有集体经济的影子。在占地10余亩的生态蛙养殖基地,李伟向记者介绍说,这个 “生态蛙”项目,共投资30万元,村级集体投入70%,领办项目的贫困党员和村民投资30%,并负责生产经营,利润分成按照村集体30%、经营者70%的模式进行分配。该项目预计年纯利润45万元,每年集体经济项目收益在15万元左右,剩下的收益全部归村民所有。“扶贫不是一锤子买卖,党和政府投入大量资金、项目,必须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脱贫不返困。”
一系列的组合拳让贫瘠的宝林村焕发生机。但李伟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贫困村要脱贫,一要有产业二要有集体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有好的‘带头人’。”李伟说,“第一书记”任期大多是三年,卸任后怎么办?是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李伟现如今已经在着手从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人选中筛选接班人,“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村上的党务村务工作当中来,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只有让他们提前、更多地接触才能积累经验,确保宝林村未来不会脱贫后返贫。”李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