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心的“天边彝寨”古路村:路畅了、电强了 致富信心更足了

09.10.2017  14:34

 

 

大渡河峡谷之上的空中索道,将让古路村民出行不再难。

   (记者陈淋)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今天就要结束了,前往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旅游的游客们也在陆续离开。在过去8天时间里,这个天边的彝寨接待了上万人次游客,山下停车场几乎每天都被自驾车辆占满。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古路村村民真切收获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对于脱贫致富也有了更强的信心。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当面向总书记介绍了古路村近年来通过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发生的可喜变化。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不断建立,村民致富能力不断提升,我相信,我们村力争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骆云莲自信地说到,很显然,在她心里,通过改革发展,古路村的可持续增收能力正在不断增长。

  交通之变:

  “骡马道”成了旅游景点 空中索道将村子与外界直接相连

  地处大渡河大峡谷入口、位于绝壁之上的古路村,平均海拔2000多米,至今不通公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梯村”,也是雅安市261个贫困村之一。如今,在全国人大代表、古路村村支书骆云莲的带领下,古路村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朝着小康之路阔步前行。

  看着国庆大假村里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谁曾想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僻落后、无人知晓的贫困村。骆云莲是古路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在她的成长记忆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古路村仅有一条在陡峭的山坡上凿出来的天梯和树藤修筑的“道路”,这是村民们下山的唯一通道。“村民们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可以通行骡马,踏着这条窄窄的‘骡马道’,祖辈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走在这条骡马道上,大渡河呼啸而过,“骡马道”嵌在崖壁上,一眼望不到头。从山脚到“癞子坪”,再到“斑鸠嘴”,总共4公里。山体直直地插在大渡河,走在骡马道上,仿佛伸手就能抓住云朵。倘若没有护栏,多数人不敢眺望。

  修护栏便成了村民的希望。2014年,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推动下,汉源县政府出资300多万元,把村里的骡马道修上了安全护栏,也硬化了路面,凿上了台阶,昔日的绝壁小道成了一条相对安全的观光道。如今,这条有了安全保障的“骡马道”,成为了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古路村的一块“招牌”。“不少人来耍,就是想要走走这条‘骡马道’。”骆云莲笑着说。

  如今,除了“骡马道”,还有一条跨度750米的索道悬挂在大渡河大峡谷800米的高空上,索道挂着两个朱红色的车厢,将古路村与外界直接相连。只需3分钟,人们便可从峡谷这边直达对面山顶上的古路村。然而,在此之前,对古路村村民来说,直接穿越峡谷出村,是不可想象的。“过不了多久,这条索道就能运行了。到时欢迎大家来村里玩!”骆云莲发出诚挚邀请。

 

电力工人通过人背马驼的方式,在骡马道运输施工器材。

   电力之变:

  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强有力用电保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9月26日上午,位于大渡河峡谷绝壁之上的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完工通电,当地脱贫攻坚和旅游业发展迎来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这一好消息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当天的全媒体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的直播传遍全国。

  随着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实施,古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为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古路村6组癞子坪安置点旅游开发扶贫项目,国网汉源县供电公司将古路村6组用户及旅游开发项目用电纳入2017年中心村农网改造项目。在古路村,电网改造所需的设备器材运输全靠人拉马驮。要把一台950公斤重的变压器运到施工点,需要走过1.5公里又陡又窄的山路,经历43道拐,打了300多个牵引桩。8个电力工人采用“雪橇移动”的特殊运输方式,用坏一台绞磨机,整整6天时间才把变压器运抵到位。

  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为了让这个“天边的彝寨”能用上强有力的电力。“没有进行农网改造前,村里老百姓用电仅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骆云莲回想起那会儿,用电常常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给村里生产生活确实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大型电器我们买回来,很尴尬的是常常用不起。

  “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而且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节假日一天最高要接待上千人次游客,就算是周末,也有几百人次。随着游客量的增加,也对村里旅游接待的电力保障提出更高要求。”说到这里,骆云莲长长松了口气,笑着说,现在好了,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村里有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次国庆大假,正是因为了有了充足的供电,村里的接待能力大大增强。

  图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有了可靠电力保障,村民就地用电动机制砖盖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