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脱贫攻坚的壮丽诗篇

25.05.2018  14:04
  走向脱贫攻坚主战场
  看着眼前这条路,四川作家郑赤鹰惊呆了:这也能叫路?两条40厘米宽的混凝土带中间竟然是空的,如同架在碗上的筷子一样,而车轱辘就必须走在这两根“筷子”上。“为什么不修正常的路?”对郑赤鹰的疑问,当地干部无奈地说:“钱不够,只能修成这样。”尽管在下乡采访之前,郑赤鹰对当地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但实地所见仍令他感到震惊。
  从2017年开始,四川省作协为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了“万千百十”工程,即:每年动员全省各级作协会员向贫困县农家书屋签名捐赠图书1万册以上;每年动员1000名以上各级作协会员书写脱贫攻坚伟大进程;每年推出反映脱贫攻坚的优秀文学作品100件以上,其中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学精品力作3部以上,力争到2020年累计达到10部以上。
  郑赤鹰正是响应这一号召走进贫困地区实地采访的。他去的地方是通江县,地处秦巴山区,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山高谷深,全县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省道县道路况也不甚好。鉴于艰苦而危险的道路,县里的同志建议让采访对象挨个到县城来找郑赤鹰,他谢绝了。他找了一张通江地图,规划了下去的线路,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通江主要的乡镇,跑到了许多最边远的、与邻省邻县相交的村子,采访了上百名乡村干部和村民。
  在下乡过程中,郑赤鹰见识了盘旋在山间、从悬崖峭壁上砍出来的路,见识了架设在水面的路,也见识了那极像两根筷子的路……虽然走这些路很不容易,一跑就是一天,赶不上吃饭,就啃干粮;有时碰上堵车,就下来步行;有的时候车子贴着悬崖,在云雾中钻出钻进,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正因为走过了这些路,他对脱贫攻坚的艰辛才有了深刻的体会,才写出了《通江水暖》,也才有了著名评论家李准“《通江水暖》令人激情澎湃”的评价。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说,四川是文学大省,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文学川军”也要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作家们将秉承现实题材创作的优良传统,把目光投向脱贫攻坚,投向这个壮美的时代命题和伟大的社会实践。
  四川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充分肯定此项活动,明确要求尊重规律、注重实效,动员广大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讲述脱贫攻坚四川故事,塑造脱贫攻坚四川典型,记录脱贫攻坚四川实践,以文学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助推脱贫攻坚。
  四川成立了由省作协、省扶贫移民局相关领导组成的“万千百十”活动领导小组,全省各级各地成立了相应的活动领导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实施方案。采取“命题作文”与“自拟题目”相结合,统筹确定重大选题,广泛收集筛选全省会员申报选题,从全省作家申报的选题中评选确定重点作品给予创作扶持。全省160个贫困县(区、市)作为活动主体,分级落实,联动推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定期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成果进行认真研究,把握活动整体动态,全力支持指导。
  四川省作协围绕此项活动举办主题培训班,对广大作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进行专题培训。去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创作培训班5期,邀请全国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授课。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地作协组织作家创作采风1000余人次,举办主题文学创作讲座100余场次,组织作家捐赠书籍1.3万余册。
  “文学川军”集团冲锋
  “我因腰腿病痛不能久坐,坐车早已成了难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也必须要到脱贫攻坚一线去。我的一个朋友开车送我去农村搜集素材,我在后排时趴时坐,去了仪陇县、蓬溪县、大英县、大邑县、渠县和我的家乡苍溪县,走访贫困户,和基层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深入交流。”中篇小说《高腔》的作者、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马平告诉记者。
  “文学川军”一呼即应,集团冲锋。广元市开展“聚焦脱贫攻坚”文学征文、“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文学征文活动,吸引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作家以及扶贫干部的积极参与,收到各类脱贫攻坚主题文学作品500余件。利用广元作家网、广元文学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开设“学习贯彻十九大决胜脱贫攻坚战”专栏。
  2017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作协同“康巴作家群”8名作家签订了撰写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的创作合同。签约后,签约作家们不畏路途艰险及环境恶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线采风,足迹遍及甘孜州各县。
  欧阳美书接受采访创作任务后,不顾身体多病和高海拔风险,随身带着多种药品,坚持“每天定时三次服药,翻越4000米以上高山时服药,感觉不适时服药”,于2017年5月和12月分两次走访了甘孜、德格、白玉、九龙、稻城、康定等地,历程2000余公里,历时半月,采访贫困群众、第一书记、乡镇党政负责人、县委政府领导、创业明星等近百人。
  革命老区达州市和巴中市位于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在书写脱贫攻坚时代篇章中,“巴山作品群”声名鹊起。达州作家李明春深入万源、宣汉、渠县等老区脱贫攻坚第一线,瞻仰红色遗址,实地体验了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他了解到一个叫蒲燕的姑娘,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患有癫痫病,在政府的帮扶下挑战贫困的感人事迹。这些来自生活的原汁原味的素材,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先后创作出了多部扶贫攻坚题材小说,其中中篇小说《山盟》刊载《中国作家》,入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受到社会好评。
  广元市作协主席赵天秀带头创作,发表了以返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为主题的《罗洪和他的黄猫垭》等系列作品。巴中市作家协会办公室主任马希荣收集了全市699个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大量事迹,陆续筛选最有特色的人物采访,近一年来,创作了4部“第一书记”的报告文学。他说:“作为一名文学工作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写好脱贫攻坚中的平民英雄,讴歌好下足绣花功夫的扶贫精神。
  羌族作家顺定强说:“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我感慨万千!”他深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多处大骨节病重病区采访,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抗争百年顽疾》被四川省作协列入“万千百十”工程奖励扶持作品。
  作家马平经过对多个贫困村的走访,一次一次被奋斗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被贫困村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所震惊,被群众向贫穷宣战的决心所震撼。他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振兴乡村文化,在走访过程中,乡村民俗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打动着马平,他结合多年前对川北薅草锣鼓民俗的调研经验,以及自身在家庭中受到的川剧熏陶,将川剧、薅草锣鼓等地方文化和民俗融汇于创作中,让这个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不仅人物鲜活、富有典型意义,而且富有地域文化的底蕴与厚重。
  扶贫小说引发关注
  扶贫题材小说引起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高腔》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连载。日前,同名话剧正在紧锣密鼓排练,近期将上演。
  “《通江水暖》生动讲述了革命老区的脱贫故事,塑造了一系列血肉饱满、可歌可泣的党员干部、农村群众形象,他们用拼搏、努力和奋斗,创造了决胜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能唤起人的拼搏精神,能提升人的奋斗愿望。”通江县文峰乡党委书记赵习东说,他把书中其他乡镇脱贫攻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用于文峰乡的脱贫攻坚实践,把书中周红梅、刘群才等无私无畏、一心一意致力于脱贫攻坚的干部用作文峰乡党员干部比照的镜子,以书中李国芝等“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向贫困宣战的群众激励文峰乡贫困群众,推动文峰乡的脱贫攻坚。
  2018年4月17日,乡土作家贺享雍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扶贫》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家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全景展现了革命老区四川巴中通过各种精准扶贫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真实案例。
  同样是这个春天,阿来、罗伟章、伍立杨等一批著名作家带头示范,再次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感受火热的脱贫攻坚生活,捕捉多彩的脱贫攻坚场景,书写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壮丽诗篇……(记者 刘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