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村教师白天教书 晚上搬砖盖房子贴补家用 2015-04-05 11:22 来源: 新华网
在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里,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疾病、贫困缠身的情况下,坚持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从而拯救了人类的命运。在现实世界中,中国普通的乡村教师也正在艰苦条件下,为改变乡村儿童的命运尽力。
记者第一次见到乡村教师赵磊时,他正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守着几十个山里娃娃睡午觉。因为宿舍成了D级危房,娃娃们只好趴在课桌上睡觉,而赵磊坐在讲台旁边,手里正捧着一本书,正静静地翻阅。
赵磊工作的地方,是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中心幼儿园,这里有132个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日常守护这些留守儿童的人,有老师和保育员,一共5人。
湖南慈利县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是少数民族聚居,也是湖南省级贫困县,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区。对乡村教师而言,大山里的贫困,意味着工资微薄、食宿艰苦、教学资源短缺和基本保障缺失,这一切让不少教师望而却步。赵磊,成了甘堰乡唯一一位35岁以下的幼师。
28岁的赵磊,几年前从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毕业。那一年班里毕业了近40个学生,只有他一个人选择回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他没有编制,没有医保,没有五险一金,每个月工资一千多元。
假如,他想给孩子们上一堂活动课,他得挖空心思找一块安全的活动场地,因为幼儿园没有功能室,他得自己加班赶制教具,因为幼儿园连积木都买不起,活动课上起来很吃力,因为老师太少了,对孩子的照顾常常顾此失彼。
甘堰土家族乡中心学校的校长张春说,目前慈利县有编制的幼师不超过100人,截至记者采访时甘堰乡没有一位编制幼师。所有的幼师都没有医保和五险一金。“招不到人,招到了也留不住。教师进修学校培养的幼师,一届80多人,到农村幼儿园的几乎没有。”张春说。
如果将中国所有的乡村教师重叠为一个形象,赵磊就是一个缩影,他的境遇是许许多多教师们共同的境遇。
“我有个学生,毕业之后,心怀理想决定回到农村当老师。可是他是整个村里挣钱最少的人。”湖南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原校长对记者说,为贴补生活,这个乡村教师只好白天教村民的孩子上课,晚上却到学生家里给人家搬砖、盖房子、干活挣外快贴补生活,被人家称为“半边户”。
“这样的生存状况,白天教娃,晚上给家长打工搬砖头,哪还有为人师者的职业尊严?”这位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