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正当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场春雨滋润,广阔田野生机勃发。
广西平南稻田里,秧苗绿意盎然,一台台“铁牛”欢奔;山东邹平麦苗正拔节,田畴染新绿,植保无人机掠过;重庆渝北区乌牛村,桃李竞相绽放,村民忙着授粉;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头热火朝天,大户抓紧松土散墒。今年“春脖子”短,春耕备耕往前赶,东南西北,农民兄弟的心气倍儿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三农”,念兹在兹,语重心长。
乡村振兴正当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神州大地迸发新的活力,“三农”发展铺开斑斓画卷。
五级书记抓振兴,一张蓝图干到底
春日的梁子湖,水天一色。“守住好山水,才有好日子。”湖北鄂州市庙岭镇桐岭村支书赵锡伟感受深切。过去围网养鱼,湖水脏了,环境差了。治理梁子湖,市里统一规划,强投入、给政策,城乡一体治污,湖边村庄全部退渔还湖,桐岭村转身搞起旅游,吃上“生态饭”,“如今湖美了,村民富了,这才是大家盼的发展。”
一座小村的变迁,折射出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前,“三农”发展进入新阶段,需求升级,有效供给待跟上;传统动力减弱,新动能待跟上;资源环境几近极限,绿色生产待跟上。适应新变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当其时。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凝聚了共识,让乡村振兴化作有力行动。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时间表。国家发改委牵头,紧锣密鼓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调研组深入各地专题调研;农业农村部派出120名干部分赴30个省份、60个村开展调查,收集田间地头民情民意。
真抓实干,科学推进。各地相关举措密集出台,明确任务书、作战图:湖北省出台乡村振兴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中部前列;山东省启动乡村振兴科技引领计划,今年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30万亩,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上海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十三五”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五级书记抓振兴。各地一把手抓一把手,层层压实责任。“县里是乡村振兴主战场,县委书记就是施工队长。”宁夏永宁县委书记钱克孝说,抓乡村振兴,就是要帮助农民寻找致富好产业,永宁光照强,温差大,庄稼产量不高,却是葡萄的理想“家园”。县里发展酿酒葡萄9.4万亩,年产葡萄酒1万多吨,昔日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优先发展落实处。农业大省河南,统筹土肥水,打出“组合拳”,今年将新建高标准粮田500万亩。安徽省今年加大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新产业新业态提升等“十大工程”,力争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000万亩,新增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000家。湖北出台21条措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力争3年内推动100万市民下乡,吸引10万能人回乡,引进1万个企业兴乡。
一张蓝图干到底。“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湄潭县地处低纬度茶叶生产黄金带,县委书记魏在平介绍说,县里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产业品牌,促进茶旅一体化发展,做大做优特色产业。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各地真正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到优先位置,才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五个方面齐发力,推动全面振兴
未来农村什么样?乡村振兴怎么干?党的十九大提出20字总要求,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系统推进,这让乡村振兴路径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方向更明确。
——产业振兴是根本。
调优结构,多的调下去。玉米价格下行,黑龙江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的孙德强改种了大豆。“政策有保障,一垧地能挣4000元,种什么,还得跟着市场走。”田野上的加减法,换来产业布局的一手好牌。全国两年调减籽粒玉米5000万亩,增加大豆1900多万亩、杂粮500多万亩。
调好方式,该退的退下来。河北巨鹿县张王疃乡高马庄村的1000多亩耕地“喘了口气”。村民李书俊说,过去收完玉米种小麦,地早都乏了。休耕不是抛荒,村里组织深松整地,让疲倦的耕地积蓄后劲。今年将继续扩大轮作休耕规模,全国试点面积达到2400万亩。
调顺体系,推进三产融合。作为今年成都郫都区乡村振兴的大项目,“陌上花开”田园综合体引人注目。围坐田野听山歌,这里有耕牛、鱼稻等传统农耕,也有观光农业、精品农业、音乐公园等现代产业,让人领略不一样的乡村。项目区囊括两个村庄,产业、生态、文化一起上,产村相融“接二连三”,打造零碳田园。
——人才振兴是支撑。
人气旺,乡村才有希望。在四川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的仔姜基地,大小卡车排起长队,种姜大户刘红忙得不亦乐乎:“通过农村家庭能人培养,我已经能熟练把控土壤温度和湿度了。内江共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家庭能人’37.2万,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城归”涌起热潮,全国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超过700万人。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8万家,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超过30%。
——文化振兴是关键。
农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要彩礼和嫁妆,自己家业自己创。”山东汶上县移风易俗,对农村天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说“不”。当地开展“不要彩礼的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相继涌现200多名典型代表。
“乡村振兴新画卷,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河北南和县肖庄村礼堂,一段自编自演的快板表演赢得台下阵阵喝彩。村民肖小伟说,乡村好不好,不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
——生态振兴是基础。
良好生态环境,为农村发展增优势。“以前俺村都是旱厕,一进厕所能熏一个跟头。老人怨,孩子怕。”说起过去的厕所,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辛庄村村民王秀华连连叹气。今天的辛庄村,各家有宽敞的卫生间、水冲式便器,昔日卫生死角干净了。
不仅是“厕所革命”。在全国,今年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保护河湖健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保护乡村山水田园景观;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环境质量和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越来越多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组织振兴是保障。
选好党支部,带动一村富。贵州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几年前还是深度贫困村。贾西村联合7个贫困村,组建联村党委,一起发展刺梨产业。干部“包山头”、解难题,联产联股联心,产业兴了,山村活了,村民人均收入预计可超9000元。
“五个振兴”齐发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加磅礴动能。
因地制宜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也不能千篇一律。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民族风情成“特色”。“乡村不能没了乡土味、民族味。”英州镇母爸村党支部书记陈飘说,为了保护黎族传统文化,村里没有统一盖楼房,而是保留了村庄原貌,特色村寨融入民族图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游客可以体验黎锦织造、酿山兰酒、学做竹筒饭,感受原汁原味的黎族风情,还能让黎苗文化以生产性方式得以保护。
在深度贫困县河北康保县,好生态变“特色”。县长魏红侠说,这里气温低、风沙大,种庄稼不行,却有绿色养殖的好条件,疫病少、降成本。看中这里的好生态,龙头企业乾信牧业落户,“康保鸡”长在草原深处,喝着弱碱水,吃着五谷饲料,品质让人放心。一个产业带动近千户贫困户脱贫。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发力供给侧,围绕市场提质量。春分麦起身,河北隆尧县后辛庄村大户沈会彬细心察看苗情。“市场喊话,我们要跟上趟。”今年是沈会彬第三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500亩优质专用强筋麦,与普通麦相比,虽然产量没增加,但平均每年能增收6万元。在河北各地粮食生产示范片,原来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已变成“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这背后,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变革。
节本增效,农业生产再增“绿”。水稻第一大省湖南,今年兴起绿色春耕,益阳市赫山区种粮大户高东生说,上季油菜当绿肥,好品种加上生态耕种,售价也能高出好几倍。在湖北监利县一家合作社门口,张贴着“绿色补贴”告示:“使用有机肥种稻,合作社加价0.1元/斤”。发展绿色农业,老乡得了实惠,农产品品质有保障。
农业发展正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今年,农业农村部开展“农业质量年”行动,新制定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国家实施质量兴农战略,10个省份作为试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200个县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坚持突出重点,补齐短板。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繁荣,也离不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要大力补上农村农业短板,让更多资源配置向“三农”倾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度贫困的河北阜平县,食用菌成为扶贫“一号产业”。县长刘靖说:“同样种香菇,我们的气候能四季出菇,错季上市;同样卖香菇,我们一棚菇能分出7等。”市场不愁,脱贫有奔头。天生桥镇龙王庙村的李春平说:“到出菇那几天,白天黑夜都不敢合眼……辛苦没白费,两个大棚去年赚了4万多元,甩掉了贫困帽。”
筑牢农村基础。农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力度,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人气、财气。水电路气房逐渐齐备,电视、宽带陆续入户,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越来越快。
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效衔接。在山东东阿县,一个阿胶产业惠及6万贫困人口。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养驴产业共同体”,把毛驴当药材养,一头毛驴从出生到出栏,农民分红8500元,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赚钱”。
真金白银投入,释放发展活力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激活“人、地、钱”要素,全面释放发展活力。
谁来振兴乡村?
乡村既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需要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职业农民。
全方位支持返乡创业。全国两会之后,财政部、人社部、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出台扶持政策,2018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次。好政策带动,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水”。
土地制度怎么改?
强化制度性供给,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块地”改革试点在深入开展,改革多点突破,不断积聚发展新活力。
稳定承包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江西省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的陈凤清刚领到1300元的分红,“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土地入股合作社,生活有靠了。”永丰村通过清地确权,摸清底数,折股到人,实现人人有股份,人人能分红。
放活经营权。一场“三变”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让贵州水城县米箩镇大变样。资源变资产,激活资源要素,引产业,村民集体协商;资金变股金,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农民变股东,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红利。
钱从哪儿来?
公共财政给力,真金白银地投。中央财政今年出台农民直补、支持新型主体、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等37条具体政策。筹资渠道不断拓宽,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不再“嫌贫爱富”,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农村薄弱环节。福建省银监局出台举措:每年支持乡村振兴新增信贷1000亿元以上,服务收费3年减免100项以上。“现在贷款不用一趟趟往镇上跑,村里就有农商行的服务点,免担保抵押,手续简单,随用随贷。”山西长治壶关县店上镇瓜掌村韩秀兵说,多亏了贷款的“及时雨”,他靠种西红柿稳稳脱了贫。
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人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三农”事业必将开辟新天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如期实现。
(记者 赵永平 王 浩 常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