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乡 “四个坚持”打造四好和谐新藏乡
北川县桃龙藏族乡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让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让群众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丰收”。
一、坚持生态立乡,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建设安全、宜居、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一是科学规划,抓好基础建设。全面改造升级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目前建成村道58公里,泥碎路30公里,入户路20公里,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建成灌溉池(蓄水)28口;实施电网改造,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通信、有线电视、网络等覆盖率100%。二是因地制宜,抓好房屋建设。坚持“微田园、生态化”,“建改保”相结合,扎实搞好灾后重建、危房改造和“五改三建”,确保所有群众住房安全舒适。三是多措并举,抓好生态建设。建立城乡垃圾处理池,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栽种绿化带1000余平方米,农民庭院栽种各种花草树木,房前屋后菜园庄稼收拾整齐;打造大鹏村白果树院子和铁龙村白家院子2个示范点,带动全乡面貌焕然一新。
二、坚持产业富乡,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瞄准传统中药材产业,重拳出击,多点发力,打出“组合拳”,形成了“一门户两沿线”的产业发展格局。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5万余亩,主要有厚朴、黄莲、当归、大黄、天麻、木香、重楼、玄生、铁皮石斛、白芨、白付子等,药材苗圃4000余亩,主要有银杏、桂花、红豆杉等,高山核桃4000余亩。养殖生猪年出栏达1.5万余头、肉牛出栏1000余头,白山羊出栏1500余头,林下药鸡出栏5万余只。蛇、豪猪等特色养殖发展良好。2016年,政府免费发放银杏种子50余吨,新增苗圃800余亩(重点倾向贫困户),全乡仅中药材一项人均增收800—1200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积极培育集体经济,建成水磨两座,扶持产业种养殖大户20余户,产业发展优势凸显。截止2016年10月,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预计贫困户年底纯收入均达到或过超过3100元。
三,坚持文明强乡,让群众养成好习惯
在“四好村”创建活动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道德法治评议堂、农民夜校等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群众创建工程、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建好文化阵地。建成文化站1个、文化室7个、文化院坝2个、农家书屋7个,妇女儿童之家1个,老年活动室1个,日间照料中心1个;打造党建廉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等主题广场4个;建成乡民俗文化展览馆200余平方米,制作宣传片1部;建设志愿者工作站7个,农民夜校7个,道德评议堂7个。二是组建两只队伍。组建农村志愿服务队7支,志愿者400余人,定期开展扶贫济困、矛盾化解、邻里互助、交通劝导、文化服务、清洁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组建藏族歌舞、腰鼓、舞狮龙灯等10支民间文艺队,不定期开展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提升村民素质。建立道德法治评议堂,推举7—9名德高望重、处事公平,为人公正的干部或群众定期开展道德法治评议,对村内好人好事进行褒奖,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点评劝导,对村内重大决策进行评议,培育良好乡风民风;健全农民夜校,由乡党委书记任校长,各村推荐能人任副校长、教导主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乡党委、部门领导或致富能手任教师,围绕“两学一做”、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法律知识、文明养成等开课,极大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和农村适用技术水平。四是打造文明乡风。抓好“五星”级文明户、“桃龙好人”评选工作,通过树立典型,强力推进文明风尚的形成。通过群众互评、村民自讲的形式,征集优良家风家训100余条,优秀楹联200余条,最美家风故事3个,培育乡贤文人3个,各村形成特色的村规村训,以此教化群众,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