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这样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粮食合作
原标题:第一报道|习主席这样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粮食合作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今天是2019年世界粮食日。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
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粮食合作,让更多人摆脱饥饿、吃得更好,始终是习近平主席心头牵挂的事。
“第一报道”为您梳理,习近平主席如何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粮食及农业合作。
问桑农 显本色
2013年6月,访问哥斯达黎加期间,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特意到访当地咖啡种植户萨莫拉的庄园。
参观田园农舍后,在萨莫拉农庄后院小院里,习近平主席对萨莫拉一家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当过农民,曾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到后来在县、市、省、中央工作,我经常去农村,同农民见面,了解他们的温饱冷暖和喜怒哀乐。
2013年6月3日,正在哥斯达黎加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走访当地农户萨莫拉一家。这是习近平与当地农户萨莫拉一家人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张铎摄习近平喜欢到农户农场那里看一看、走一走、问一问,在国外也是如此:
——2014年7月,在阿根廷,他走进共和国庄园,考察阿根廷农牧业,了解阿根廷农牧民文化特色;
——2012年2月,他到访美国金伯利农场,与农场主人同坐拖拉机;之后,他又到访爱尔兰,踏着泥泞的草地进入詹姆斯·林奇农场深入考察;
——2010年6月,在澳大利亚,他曾冒雨走访卡尔德米德牧场;
……
2012年2月16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美国金伯利农场参观。这是习近平在农场主金伯利的陪同下操作其农用机械。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在世界不同地方,习近平和当地农户交流时总会谈起如何更好与中国开展合作。这位对农民、对黄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领导人,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国与世界粮食及农业合作。
用真情 出实招
2018年11月,在出访巴布亚新几内亚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于当地媒体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了一段往事:
“18年前,我担任中国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省援助巴新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我高兴地得知,这一项目持续运作至今,发挥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同巴新关系发展的一段佳话。”
访问期间,在习近平主席和巴新总理奥尼尔共同见证下,中国巴新签署了新的菌草、旱稻技术项目协议。东高地省省长彼得·努姆激动地说:“感谢习近平主席没有忘记我们。”
2018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尔兹比港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会谈。新华社记者丁林摄如今,当地菌草、旱稻种植项目进展明显。2018年当地种植1公顷巨菌草,用作饲料可喂养400至500只羊,用作菌料可生产100吨鲜菇。旱稻“金山一号”最高产量达每公顷8.5吨,创下种植一次连续收割13次的纪录。中国还将在巴新各地建立各种形式示范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帮助民众进行种植。
2018年7月,访问塞内加尔,习近平主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故事:
“当年,桑戈尔总统看到中国援助塞内加尔的农业专家同当地人民一样劳动、一样满手泥巴,非常感动。今天,中国专家仍在田间地头,同塞内加尔兄弟姐妹一起切磋水稻和蔬菜种植技术。”
习近平主席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点出中国推动农业合作、造福当地百姓的真情实意。
立格局 谋大同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当今世界,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贫困与饥饿问题依然严重。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随着中国国力上升,我们将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2018年4月14日,在莫桑比克加扎省的万宝莫桑农业园,收割机在稻田里收割。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是中莫两国合作重点项目之一。新华社发一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996年以来,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20多个多边南南合作项目,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近1100人次粮农技术专家和技术员,约占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派出总人数的60%;
——截至2017年底,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173.3亿美元,在境外设立企业851家,分布于六大洲的100个国家(地区),雇佣外方员工13.4万人;
——中国已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20多份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60多份进出口粮食检疫议定书,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
——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参与国建立经贸合作关系,推动粮食领域合作。
……
今年的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
中国用行动证明,中国人不但可以靠自己端牢饭碗,更能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记者:陈杉;编辑:郝薇薇、王申)
责任编辑:王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