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析习近平访欧“大单”将如何影响生活

04.04.2014  12:36

4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欧洲四国的访问,回到北京。此次,跟随习近平出访的商务人士有200人左右。外交部长王毅表示,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着力推动中欧合作由量向质跨越。访问期间,中国同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这120多项协议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金融、交通、食品、能源、新兴行业、文化合作等多个方面,那么这些协议将给中国带来哪些便利和好处?那些“大单”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 习近平访欧部分成果

金融类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就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和结算安排签署备忘录。

中国政府授予法国人民币800亿RQFII额度。

交通类合作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与空客公司签订协议,花100亿美元购买70架空客飞机。

东风汽车与标致雪铁龙集团正式签署增资入股协议。

中国银行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签署融资协议。

上汽与大众合作新能源,一汽与大众再建新厂。

戴姆勒与北汽深化合作进一步扩大在华产能。

华晨集团和宝马集团签署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食品类合作

中粮收购荷兰农产品公司Nidera51%股权。

伊利集团与荷兰达成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

能源类合作

中海油与法国道达尔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LNG)合作协议》。

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加强核能合作协议。

西门子同意与华能国际和上海电气合作。

文化类合作

中荷签署两国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

西北工业大学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署《西北工业大学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关于建立最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协议》等。

● 金融类

投资德国将免换汇

金融合作是习近平此访经济成果的重点之一。当地时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就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和结算安排签署备忘录。之后,将选择一家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清算和结算的一大好处,就是结算时不需要换算成第三国货币,减少了中国企业的投资成本。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建立一个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中心,对中国有很大便利。这意味着中国的国际化又走出了一步,中国的投资者今后在德国做生意,就可以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了,避免换算成第三国货币而导致的汇率成本和风险。待一切就绪,也许在一两年之内,就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在德国投资了。同时,结算的成本大幅下降,使贸易更便利,金融交易更便捷。

此次习近平出访中,中国政府授予法国人民币800亿元RQFII额度。刘元春表示,面对英、法、德的对华金融竞争,中国政府可能有一个权衡。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