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三)

07.03.2018  14:03
  3月5日,惊蛰。从川南一路向北漫卷的油菜花金色浪潮中,巴蜀大地进入春耕大忙时节。

  闻声而动,万物生长。在一片金色的浪潮中,四川建设农业强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巨轮也正奋力起航——

  动力在兴文县的茶园里。大河苗族乡九龙山生态早茶基地里,茶农双手翻飞,采下2018年第一批富硒春茶,拉开全国同纬度地区春茶采摘序幕。仅清明前,这里将产出3000公斤早茶,市场价值400余万元。

  动力在米易的阳光里。今年春节,米易梯田观光、普威油菜花等乡村美景和文化活动,吸引近55万游客,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北京、重庆、云南、广东、陕西等地车辆较往年大幅增长,客源地范围不断扩大。

  动力在战旗村的课堂里。成都市郫都区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学院(筹)首期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在这里开班,郫都区240多名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受训。

  ……这是对新时代命题的奋力求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总抓手,鲜明提出“四个好”目标,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托的精准作答。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对四川“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寄予厚望;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嘱托四川“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要求“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铸就乡村振兴全面起航的强劲引擎。

  不负殷切嘱托

  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推动四川农业由大图强

  连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合社理事长汪其德清晰记得,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向总书记报告!这几年,汪其德带领周边600余农户发展黄羊养殖,还建起蔬菜智能大棚和黄羊精深加工厂。今年全国两会,他要将发展喜讯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

  不仅是汪其德,此次全国两会,不少来自农村的代表、委员,都带着四川农业这几年的发展数据,“这是四川农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的成绩单,也准备通过两会找准差距,对标推动乡村振兴。

  成绩令人欣喜——看产业发展。去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498.4万吨,生产能力稳定登上新台阶,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西部第一;在全国率先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继续保持全国生猪出栏第一的成绩。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全省优质稻比例已逾60%,名优茶比例达57%,全国最大优质红肉猕猴桃产区、最大冬春喜温蔬菜生产基地和泡菜加工基地在川建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142个,稳居全国前列;蒙顶山茶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十大公用品牌,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和竹叶青、郫县豆瓣等“川字号”农产品叫响国内外。三产融合全面提速,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51%;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达1300余亿元,占全国的1/5;建设天府农博园,率先打造田间永不落幕的农博会;眉山市东坡区等3地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最多,与230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一起,引领全省农业整体转型升级。

  看农村改革。我省率先在全国提出新时期农村改革主攻方向,2017年底全省确权登记率达92.9%,耕地流转率达36.7%,流转率比2012年底提高16.3个百分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格局基本形成,在全国创下成立第一家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所、农村改革系统集成试验等“八个第一”“五个率先”,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改革路子。

  看新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全省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2128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2%,“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等建设模式全国推广,创新启动“四好村”创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命名3481个“四好村”。德阳罗江区直选“村民议事代表”探索被写进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丹棱县龙鹄村每月交一元钱破解“垃圾围村”模式已在全国推广,乡村治理不断迈向“良治”轨道。

  看农民增收。在全国首创的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推动下,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7元,连续8年保持高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收入比从2012年的2.72∶1缩小至2.51∶1。

  身处四川乡村换新颜大潮,代表、委员们感受深切。

  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消费需求从吃饱向吃得安全、健康乃至个性化转变时,闷头生产“大路货”的传统思维亟待改变。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明确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三大重点任务,出台实施农业强省“十大行动”,唱响“优、绿、特、强、新、实”六字诀,不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同时,以“四好村”创建为引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进乡村治理,不断让农业农村农民变得“强、美、富”。

  思路异常清晰,力度持续加码。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高规格会议部署农业农村发展,连年用省委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工作。2017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全省性农业重大会议就达14次。最近一个多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委一号文件先后作出精准安排,端出发展“硬菜”,持续用力推动四川“三农”深刻变革。

  代表、委员们认为,成绩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川人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共同努力。

  开启崭新征程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全国人大代表、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的手机文件收藏夹里,翻阅最频繁的是一份名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的文件,这是一个月前出炉的2018年省委一号文件,是指导他带领村民推进岫云村全面振兴的权威指南。

  这份文件,也是200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第15年以省委一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工作。这份2.1万余字的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

  四川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奋斗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基本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农业强省。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农业强省,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这份绘就四川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蓝图,不仅描绘出建设农业强省路线图,更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具体部署。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表示,总蓝图中有系列创新突破举措,如将“坚持规划先行”单列并置于靠前位置,规定县市区政府每年要向同级人大报告、向同级政协通报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情况,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政协设立新乡贤界别等。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擘画了四川‘三农’新未来,令人憧憬。”代表、委员们表示。

  就在全省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之际,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十九大后外出调研首站选在四川。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察看特色农副产品和蜀绣等手工艺品展示,观摩“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操作,还自己花钱买下一双当地群众做的布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不仅给予我们巨大鼓舞,更紧扣四川省情实际,清晰而精准地指明了乡村振兴的着力方向和突破路径,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代表、委员们说。

  “信心愈来愈足,路径愈来愈清晰。”3月5日,首次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小松在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下重重作出标记。

  作为农业大省和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四川高举乡村振兴大旗,全面开启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征程。代表、委员们表示,必须着力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希望,转化为推动四川农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奋力开创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奔向美好未来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中心任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148人中,有10多名村支书。乡村振兴,是这些村支书们准备的建议中的高频词。

  让美丽梦想照进现实,四川怎么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等方面指明路径。2018年省委一号文件从坚持规划先行、建立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制机制、促进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等10个方面作出部署。

  方向笃定,目标清晰,关键在于高效落细落地,蹄疾步稳推进。代表、委员们认为,要紧紧抓住发展现代农业这个重中之重和生活富裕这个中心任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代表、委员们建议,必须坚定走产业振兴、质量兴农之路,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深入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十大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等“三区一园”建设;进一步打响品牌,依托川茶、川菜、川药等优势产品,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让“川字号”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统筹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把更多四川特色农产品转化为优质初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食品。

  把生活富裕作为中心任务,代表、委员们建议,要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障碍,构建促农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更多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盘活资源等市场化机制助农增收。要着眼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等活动,引导群众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代表、委员们建议,要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继续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打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下大力气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抓好农村路水电、沼气、危房改造及人居环境等工程实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城镇与乡村相得益彰。

  振兴谋变,从这个春天开启。春耕时节,种粮36年的种粮大户黄明水追加投入200万元,购入植保无人机等新装备,还将优质稻种育苗量增加近一半。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应依托川菜知名度,把四川的农产品带出去,川商总会专门成立了川菜专委会,“我计划用5年时间免费义务帮助培训10万个乡村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

  3月5日在成都召开的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8年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年度改革台账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改革方案,对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框架作出谋划……

  农业由大图强,乡村全面振兴。代表、委员们和全省6000多万农民坚信,一场四川“三农”的精彩“变脸”,将在巴山蜀水间精彩上演。(记者 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