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忆陕北下乡岁月:当时没PM2.5但有PM250
简介:王树增,男,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少将军衔,国家一级作家,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0至2011年,先后在百家讲坛主讲《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红鱼》、《黑峡》、《鸽哨》等;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解放战争》《1901》、《长征》等;长篇历史随笔《1911》。
人民网福州11月11日电 (林长生)10日上午,纪实报告文学福建作家读书班在福州举办,首个授课的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他向在场的作家述说了自己亲历文艺座谈会的一些细节,引得现场气氛特别活跃。他提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说到自己插队陕北高原尘土飞扬的场景,开了个玩笑说:现在大家都在埋怨PM2.5,我们那时候是PM二百五。
习近平关心老艺术家的身体,提到插队和老百姓同吃同睡
“这个会和以前开会不大一样。这个会没有主持人。”王树增提到,他接到“你要开会了”的通知时人就在外地,他想让别人去开还不行。他告知返程的航班,被接倒宾馆开会。同样是这种情况的还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她中断了在奥地利的访问提前回国。
10月15日上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影视等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到来前,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和与会者挨个握手聊天,问候。习近平进来后,也没有主持人,习近平亲自主持座谈会。王树增说,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在座的艺术家,因为是临时抽出时间开会,时间很紧,很感谢名单中的人一个都不少。
习近平和每个参加会议的艺术家都握手。因为会议开的时间有点长,他还不停地关照会场工作人员,一定要照顾好老同志,提醒大家劳逸结合,说旁边有休息室,累了可以进去躺一躺,歇一歇。
会上,铁凝、尚长荣、阎肃、许江、赵汝蘅、叶辛、李雪健等七位艺术家发言,谈到我国当前文艺工作的问题和机遇。七个作家发言非常直率,阎肃、李雪健等,说话都是非常口语化的,很尖锐,直指时弊。习近平不断地加入对话,给王树增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的作家叶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等。叶辛和总书记的人生经历也有些相似。他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插话表示深有同感。
习近平说,他下乡的地方很偏僻,在陕北的黄土高原,没什么植被,只要不下雨就到处尘土飞扬。他还开玩笑说,现在我们老埋怨PM2.5,我们那时候是PM二百五,漫天黄土。
由于他家境的原因,知青纷纷离开的时候,习近平还住在一个老百姓的窑洞里。他说他并不感到寂寞。因为晚上的时候,村里边那些半大小子都会围过来听他讲故事。大家有什么吃什么,晚上一起盖几个破被子,互相用身体来互相取暖。蚊子咬完这个咬另一个,大家没什么抱怨的。
“这段经历,使他的心接地气了。”王树增说,他9日晚上和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照南部长聊天也提到,如果知青生活有什么收获的话,就是心和老百姓在一起,彼此的心气割不断了。
他二姐想吃一顿饱饭,作家为其博览群书汗颜
因为家庭的关系,别的知青返城了,习近平还住在农民的窑洞里。有一天,他接到同样是知青的二姐的信,说是父亲的事情有点眉目了,两人提出见面。
习近平和姐姐在长安街上见面,二姐提出要求是“想吃一顿饱饭”。习近平身上有5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他让二姐“你往大胆想,想吃什么我请客”。姐姐提出要吃一盘有肉丝的菜。
在那样的岁月里,习近平对文学的渴望和追求依然强烈。他说到自己是在农村的土窑洞里读的《浮士德》,走了30里地去找知青借书。读得如痴如醉。习近平说他还读过贾平凹、麦家、王树增的作品。
因为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习近平在第一次去古巴访问期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作的栈桥边。第二次到古巴访问,他还抽空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以此表示对作家的崇敬和景仰。
习近平访问印度,和印度总理莫迪谈到影响很多中国作家的泰戈尔。他提到泰戈尔的《飞鸟集》、《吉檀迦利》和《园丁集》,还背出泰戈尔的一些诗句。印度总理莫迪感慨“中印两国是两个身子一个脑袋”时,习近平快速反应出是指“宗教”。
习近平访问俄罗斯谈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都是信手拈来的感觉。他在德国的时候谈过歌德。他对欧洲文学、拉美文学都有涉猎,体裁涉及诗歌、小说、戏剧,包括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他还能明确说出自己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读的每一部经典,读了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整个座谈会,习近平侃侃而谈,折服了不少艺术家。坐在王树增身旁的作家麦家感慨:我们还说我们自己是读书人,相比之下都感到汗颜了。
“文艺不能在为谁上有所偏差。”王树增说,习总书记指出的主要是精神层面的问题。习近平自己主持的文艺座谈会提到,我国社会正处于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时代,艺术家创作方面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存在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消费问题,有些作品调侃崇高、颠覆经典、扭曲历史、丑化人民的问题,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分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把作品作为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脱离大众是不行的。
“人的整个世界观的确立离不开经典。”王树增说,在今天这个阅读匮乏的时代,文学不是馒头,不能当饭吃,但阅读经典必不可少。
“在此,我也提出希望,我们作家把时间分成两半,最多一半用于写作,另一大半用于阅读。”王树增说,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在精神建设上出现了一些混乱,在意识形态上也是有失误的,他希望作家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
编辑:SN123
文章关键词: 习近平 PM2.5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