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现“职业乞丐” 600米步行街涌入20多伙

18.11.2013  06:05

勾 犇绘(人民视觉)

一条600米长的步行街,竟然涌入20多伙“职业乞丐”,他们中有的装作无腿残疾人,有的假扮白血病患者,而同伙则扮演路人慷慨解囊,遇到城管执法队员劝离就变成“路见不平”的市民,鼓动行人指责执法人员“冷血”。多年来,盘踞在深圳市罗湖区著名的商业步行街——东门的“职业乞丐”,折射出城市管理难题。

近日,记者来到繁华的东门步行街,发现往日执法人员磨破了嘴皮都劝不走的满街“职业乞丐”,已难觅踪影。他们是怎样选择离开的?

乞丐扎堆骗钱,成基层社会治理之痛

东门步行街是深圳最热闹的商业街,平均每天客流量超过50万人次。正因“商机无限”,这里一度成为“职业乞丐”聚集区。

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兼街道办事处主任罗志威介绍说,“职业乞丐”扎堆东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街道使出了浑身解数仍收效甚微。管理者经过长期明察暗访,摸清了这些乞丐的真相,但公众不知情,加上“托儿”在一旁煽风点火,劝离乞丐很容易引发对立情绪。

更大的难题来自利益驱动。记者从以前的视频监控中看到,在一名“托儿”的示范与带动下,短短几分钟时间,先后有10多位路人往一个“乞讨”爱心箱里投钱币,少则一两元,多则50元。东门街道曾经做过统计,一个“乞丐”一天的收入少则数百元,多则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在步行街,地段的划分直接影响“职业乞丐”的收入,为此这里经常因争夺“地盘”而发生团伙之间的冲突。

据介绍,过去街道一般调用城管执法队劝离“职业乞丐”,但他们只能对物品暂扣,面对“职业乞丐”的集体对抗、围攻则“束手无策”。

街头曝光骗术,满足行善者知情权

目前还没有法律‘禁讨’,但乞讨行为不应该是超过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牟利行为,更不应该以欺骗的方式博取社会的同情。”罗志威说。

对“职业乞丐”的欺骗行为,如果由街道出面“张榜公示”,容易引起对立情绪和舆论质疑,也面临法律风险。向罗湖区委领导请示后,东门街道将深圳具有公信力的媒体请来,揭露“职业乞丐”的惊人骗术。

今年年初,一名中年男子每天都带着一个残疾小孩在太阳广场附近乞讨,声称孩子患有脑积水需要大笔钱治疗。记者调查发现,该男子每天带着孩子乘坐一辆白色小车“上下班”,其住所在福田区一高档小区。

随后的调查更是触目惊心:在新安酒店门口卖唱的几名残疾人每天乘坐奥迪A6轿车“上下班”;在东门天桥下的残疾人卖唱团体每天有商务车接送;满头白发、跪在滑板上的老者夜幕下摇身变成一名步履矫健的年轻人……

但媒体曝光只能警示本地人,为了让来东门步行街购物的游人了解真相,街道工作人员将一块块《起底东门“丐帮”》的巨大告示牌立在了步行街乞丐聚集处,媒体调查报道赫然在目;社区巨幅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电视台记者对东门“职业乞丐”的暗访……

游客获知骗局后,再也没人愿意施舍了。这些乞丐几天下来一无所获,自然就混不下去了。”罗志威说。

整治欺诈,城市救助力度不会减弱

曝光招致“乞丐”们的强烈抵制,一名用脚写字的乞讨者不顾市民围观,对着告示牌一顿猛踢;两名照顾乞丐的女子还将告示牌撕得粉碎。“损坏公物要赔偿,扰乱公共秩序要拘留。”当把闹事者“”进派出所后,他们立即认错,再也不敢露面了。

公众在享有知情权后,主动参与到社会管理中,自觉抵制乞丐,这是东门治理‘职业乞丐’的基本思路。用这种办法加强源头治理,让乞丐无‘饭’可讨从而主动撤离,这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解志勇说。

曝光“职业乞丐”,很多人担心,会不会“误伤”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真乞丐”?罗志威说,街道、区及深圳市有完善的救助制度,可以对那些不能自食其力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街道发现一例,肯定会救助一例。

曾经有一名被叫做“啤酒女”的乞丐,带着两个孩子在步行街行乞。街道工作人员多方面了解,甚至到她重庆老家去家访,知道其既有乞讨牟利的一面,也有遭遇不幸的一面。通过做工作,其家人提出来深圳接她回家,街道也资助了路费,这个东门步行街最后离开之一的乞丐终于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