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抗战老兵战友相逢: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

03.09.2014  22:47

图为97岁的李接福(右一)正在给89岁的老战友唐福生(左一)讲述1939年昆仑关战役场景。 杨陈 摄

中新网桂林9月3日电 题:九旬抗战老兵战友重逢: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

记者 杨陈

你来了!”今年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李接福对战友唐福生的一句简单问候,中间却隔着70余年的光景。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下午2点半,与关怀抗战老兵志愿者约定的时间还没到,89岁的唐福生已早早梳妆整齐,左胸别着抗战纪念章,拄着拐杖等在家门口。当天,他将与同属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却从未蒙面的战友李接福见面,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汽车刚行驶至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铁炉村,在李家堂屋门前的小院,客人尚未进门,李接福便从竹椅上站了起来,一边冲着唐福生频频挥手,一边连忙迎上前,紧紧握住战友的手。

虽然未曾一起共事,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但同属一个部队,曾经共御外敌的相同经历,却让这场70余年后的相逢显得分外亲切。

你来了!”“你今年也有90多了吧?”“身体还不错呀!”李接福一连串发问,仿佛见到的不是一个素未蒙面的陌生人,而是一位久别的老友。

几句闲聊之后,两位九旬老人开始陷入回忆,转眼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段青春而又战火纷飞的日子。

1936年,李接福参军进入国民革命军中央独立炮兵部队。“武汉会战半壁山战役的时候,战斗从天亮打到天黑,部队几千发的炮弹都打完了,后来只能向湖南长沙、广西全州方向撤离。

时隔78年,李接福依旧记得部队到达全州后,他凭借着管理马匹的丰富经验,辗转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200师的点滴。“那时候师长是戴安澜,虽然我从来没跟他说过话,但是经常见,是个很正直的人。

正是跟着这位“正直的师长”,1939年12月,李接福随部队在广西南宁市东北郊的昆仑关与日军展开激战。“那一仗打得好狠的。”言语之中,李接福难掩激动兴奋。“本来上级说活捉敌人会有奖励,但是日本人杀害了我们那么多同胞,将士们对敌人太痛恨了,宁愿不领赏也想消灭他们。

昆仑关一役,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以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全歼日军第21旅团,击毙日军少将中村正雄,取得大捷。李接福也在随部返回全州后,提前结束了军旅生涯。

然而就在此时,时年刚满16岁的唐福生等一群娃娃兵,却接过了抗日救亡的接力棒,将热血青春投入到部队战场之上。

这么算来,你刚离开部队,我就进来了。1941年,我在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直属部队辎重兵团团部,当传令兵,跟你们干的活不太一样。”唐福生静静地听完李接福的战斗故事后,开始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当年我们一路从全州坐车到柳州,然后步行经贵州开赴云南腾冲、保山一带,一呆就是3、4年。”唐福生说,虽然期间一直是负责往返昆明传送上级文件,并没有真正在战场上与敌人较量,但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却是他今生今世不会忘记的日子。

那天我们驻扎在玉林,原本打算第二天去广州湾跟日军打仗的。凌晨的时候突然听到广播里说‘日本无条件投降了’,顿时整个部队都沸腾了。没有鞭炮,就举着枪往天空打。噼里啪啦的,就跟过年一样。”唐福生高兴地比划着。“后来我们的路线也改变了,部队转道去接收广州。

两位九旬老人,一段尘封70余载记忆。从年少青葱到如今白发苍苍,他们经历过太多战场上的生离死别,也见证过太多战火纷飞年代的人间悲苦。虽然两位老人住处相距车程不过半个小时,但此前却从未知道彼此。而更多他们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早已是阴阳两隔。

夕阳下,正当这对特殊战友准备合影留念的时候,李接福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叫儿子将一块由关怀抗战老兵志愿者送来的“中国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纪念章找出来,别在胸前,与唐福生一道留下了宝贵的瞬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