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将小桑树做成大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20.05.2015  03:54

      中新四川网5月19日电 (李远雄吴平华)乐至县近年来围绕蚕桑产业特色发展,创新蚕桑发展思路,综合立体开发桑园的利用价值,并深化产业布局,纵深向工业发展,为乐至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为蚕农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乐至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乐至有丰富的蚕桑资源,有悠久的养蚕历史。桑树的种植面积目前现已达12.9万余亩,是四川省重要的蚕桑大县。围绕“打造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目标,乐至县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养蚕技术培训”,强化科技化养蚕。通过技术支撑,全县建立的以高寺、童家、石佛等重点蚕桑产业镇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
  2015年,乐至县蚕桑局继续坚持投入向大户集中、项目向大户倾斜、技术围绕大户服务的“三集中”原则,落实资金、技术和人力,做好现有2000户的服务指导,新增1000户,全县培植养蚕大户达到3000户、户平年养蚕15张以上的目标。大户稳定发展,户均养蚕量增加。童家镇养蚕大户廖素珍去年养蚕59.4张,蚕茧收入7万余元。喜获丰收的廖素珍表示,今年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政策加以扶持,技术上加以支撑,农民养蚕收入显著提高,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效地推进了乐至县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据资料显示,去年全县共生产蚕茧4885吨,同比增产135吨,增长2.8%;蚕茧单产32.5公斤,同比提高0.8公斤;茧款收入16300万元,在茧价大幅下滑情况下,实现增产稳收。
  为了打破桑树只能采叶养蚕的传统做法,使蚕农获得养蚕以外的其它收入,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优化蚕桑产业布局,乐至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拓宽蚕桑产业链条,加大蚕桑综合开发力度,以“桑-菜”“桑-草-牧”“桑-禽”“桑-粮”“桑-中药材”的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
  日前,记者来到乐至县高寺镇梨子湾村,梨子湾村蚕桑专业合作社的童先林正在细细查看今年桑叶的长势。“别小看这些桑树,这可是我们全村的主导经济产业。”童先林告诉我们,“桑叶可以养蚕,桑枝可用来种桑枝菌,桑果可以买鲜果、酿酒,另外我们还在桑树下套种沙参等中药材。”一块小小的桑园,给桑树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童先林细算了一笔账,新嫁接的果桑进入盛果期,每亩能产1000公斤左右,每公斤的桑果按6元来算,就桑果的收益就在6000元左右;桑园套种沙参,每亩可产沙参500公斤,按市价20元一公斤,亩产值将近1万元;废弃的桑枝可用来种植食用菌,每亩收入在4000元左右;再加上桑园养蚕的3000元收入,一亩桑园的年收益超过2万元。
  延伸产业链条,解决了蚕农资金投入不足、栽桑养蚕技术落后以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链接等问题,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乐至县红旗丝绸有限公司依托全县10万余亩桑园基地,建立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乐至县红旗丝厂先后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自动缫丝机5组(2000绪),年加工生丝能力达72吨,产品以5A、6A级为主,完全达到出口标准,企业市场营销具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企业员工也增加到200余人。公司形成了集蚕桑生产技术推广服务、蚕茧收烘、蚕药物具经营、缫丝、丝棉制品加工销售的蚕桑产业链。
  拓展蚕桑产业链条向工业延伸,充分开发利用栽桑养蚕的附加值助农增收致富,乐至县专门引进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公司,收购蚕沙进行深加工,把常人眼中没有价值的蚕沙用来提取叶绿素。
  “以前把蚕沙用来肥田种庄稼,现在每吨蚕沙的收购价可达1500元,这无疑又多了一笔额外的收入。”养蚕大户廖素珍高兴地说道。
  为了进一步做深产业链条,乐至县还引进农业开发公司,进行桑葚综合开发。据乐至县蚕桑局一负责人介绍:“农业开发公司一方面与农民合作社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另一方面还将投资3.6亿建设桑葚加工产业园,研发深加工产品,未来乐至县还将继续引进企业开发桑叶食品、桑叶茶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