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一军嫂以“孝道”诠释大爱

07.08.2014  19:38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吴晓君 记者 梁小雨)“永言孝思,思孝惟则。”成都军区驻蓉某部干部吴树仁的妻子李卓,是乐至县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她用知性在事业上不让须眉,用贤良和柔弱的双肩为丈夫、孩子,更是公婆撑起一片天,以“孝道”诠释当代军嫂的高尚情操。

   公公病重 “治疗费我出!

  现年35岁的李卓,从小向往军人的担当和铁骨柔情。2003年,在不顾长辈、兄妹、好友的反对之后,她毅然决然地与相恋多年的军人吴树仁成婚,成了一名军嫂,成了湖北一农村家庭公公婆婆的儿媳。从此,她的生活少了恋爱时候的风花雪月、耳鬓厮磨,多了成家后的柴米油盐、茶油酱醋。两地分居的一家人,经济虽不宽裕但也其乐融融。

  好景不长。2006年9月初,公公被查出直肠癌晚期、肺结核,急需筹钱手术治疗。而当时,身为连长的丈夫正带着部队在高原执行任务,连手机都无法接通。李卓当即一边向单位请假,一边筹集了2万元治疗费,第二天便带着一岁多的孩子及时赶到了丈夫湖北老家。

  看着公公虚弱的身体,有的亲属坚持放弃治疗,让公公吃好玩好,坐坐飞机,了却他的心愿就行了。可心细如发的她却从公公的眼神中,读出了他对生的渴望。于是,她说服了兄嫂,联系了医院,及时为公公做了手术。由于公公有肺结核,手术后不能化疗,李卓便四处打听,上网搜索关于手术后不化疗治癌症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网上查到邢台市一家医院能用中药治疗代替化疗,但是一个月2300元的治疗费让本不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兄长也几欲放弃治疗。

  “我出!”没有太多的言语,尽管自己才买了房,也捉襟见肘,但李卓每月都会把公公所需用的2300元钱和自己托人开的治肺结核的药早早地汇去,哪怕自己兜里就剩几十元……

   婆婆病发 “把儿子送进托儿所!

  祸不单行。2007年7月,因公公患重病,加上家里的锁事,曾有精神病史的婆婆不堪打击,精神病复发,为了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李卓主动提出接公公婆婆来川治病。为方便照顾公公婆婆,她狠下心把只有一岁多的儿子送进了托儿所。

  她一面四处打听找专家给公公治疗肺结核,一面多方寻找医院给婆婆治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照顾,公公和婆婆的病症有了明显的好转。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来之不易的平静,不时晃悠的房屋,绷紧了人们的神经,这极不利于公公婆婆的治疗,送公婆回湖北是当时更好的选择。此时丈夫所在的部队参与了抗震救灾的行列,广大的灾民急需军人的救助,万万不能让丈夫退出救灾的行列送父母回家,李卓只好只身送公公婆婆回湖北老家休养。

  2009年春节公公去世,婆婆病情再复发。除夕夜,按风俗要洗澡,婆婆行动不便,身为儿媳的她主动帮她洗。看着婆婆积满污垢的头发,身子,闻着婆婆身上散发出的阵阵异味,摸着婆婆尾椎上那无人知晓、已经发炎的脓包,李卓心疼难忍,伤心地哭了。从此,她把婆婆接回四川,每天亲自亲自为婆婆洗脸、洗澡、洗衣、一口一口地喂饭,忍下婆婆发病时的打骂、绝食、扔东西......李卓的精心照顾下,婆婆身体颇为健康,邻居们都啧啧称她是个好女儿。

  又是5年过去了,在李卓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时常天真地问她:“妈妈,什么药能让爷爷重新活过来?让奶奶好起来?我长大了要研制这样的药,我想爷爷了,我想爷爷奶奶陪我玩。

  “孝道是美德。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在做、儿子在看。我要给儿子树立榜样。”李卓说,“嫁给军人就得吃苦受累,就得无私奉献,就得有为丈夫遮风挡雨的本事和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