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亮点纷程

20.08.2014  11:08
 
  一是培养乡村卫生人才。针对民族地区288个行政村中120个行政村无乡村医生的实际,市政府投入资金240万元,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民族医士大专班”,分两届定向招收民族地区初、高中生200名,2013年首批招收100名,为民族地区培养乡村医士大专人才。培训工作由市民委、市卫生局、市人社局等部门牵头,学员由民族地区筛选推荐,参加培训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由政府全部“埋单”。学员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大专文凭,签订服务民族地区乡村卫生合同,充实民族地区乡村医疗卫生工作。
  二是加大帮扶力度。市上组织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犍为县按照两个区(县)分别结对帮扶马边、峨边、金口河,每个区(县)每年资助帮扶资金300万元、彝家新寨建设资金100万元,累计年度帮扶彝区资金2400万元。召开全市扶贫攻坚暨彝家新寨建设推进会,由市政府引导,市民委、市扶扶协会、市慈善总会动员市内95家企业为彝区捐赠资金7280.6万元,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110万元,用于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彝家新寨配套设施。采取部门帮村、党员帮户加大对彝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帮扶力度。选派287名市、县机关干部全覆盖挂职彝区村“第一书记”,定向帮扶三年。市上对“第一书记”制定的管理制定了实施意见和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主要职责和工作纪律。两年来,“第一书记”共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11万张,走访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3898户,收集人口、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基本信息,制定帮扶规划557个,落实帮扶项目382个,协调帮扶资金1369余万元。
  三是倡导文明生活。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发挥彝学会、彝族知名人士的作用,在民族地区制订了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村风民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30条彝汉双语村规民约,提出“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反对违法过激行为。除陋习,树新风。爱环境、讲卫生、讲文明,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自我约束村规民约,下发《规范少数民族公职人员习惯暂行规定》,以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彝族同胞移风移俗,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大力推行健康文明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引导居家就业。峨边小凉山彝族刺绣技艺于200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开始,乐山市通过组织彝族妇女发展刺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扩大成果,带动更多彝族妇女创业致富,今年,市民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牵头,与成都盛世文锦投资有限公司多次对接,决定联合开发彝绣,形成彝绣产业。为提高彝族妇女的刺绣技能,市决定在彝区开办彝绣培训班,开展“万名女性学技能”活动,打造“彝族手工刺绣”,引导彝族妇女就地增收致富。今年首期开班培训100名技术骨干,并将在今后几年中,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彝族妇女中普及刺绣技能,带动彝族妇女家居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