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住建系统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成效

12.02.2018  18:25
  本网讯 近年来,乐山市住建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截止2017年底,沐川县龙河村脱贫36户13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2%下降到0.1%,新建15.8公里道路,全村连户路硬化率达90%以上,彻底改善了龙河村一穷二白的道路交通状况;麻柳村、大田村、马鞍村、水月村等年收入从之前的2000元上下增长至4000元以上。
  “走到田间地头去,少一些书生意气,多一些泥土气息。老老实实登门入户,和贫困户同坐一条凳,同吃一锅饭,同耕一块田,带着‘我就是贫困户’的心去帮扶,才会有实效。” 从城市下到农村的前一天,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毛先贵语如是说。
  脱贫致富 信任为先
  一条路、数道沟、四面坡,生活环境恶劣、生产条件简陋,最穷的贫困户年收入不到2000元……贫困村的现状,加上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缺失,让“第一书记”们挠破了头皮,深感肩上担子的繁重。
  “方案谈不拢!设想通不过!干着急!”沐川县龙河村“第一书记”黄奇谈起刚入村时的困境,不无感慨。走马上任后,他怀着一腔热血,信心满满地立即着手调查贫困户底数,可奔忙了好几天,却所获甚微。他百思不得其解,就向当地的老村民请教,却收获了“你就是上面派来镀镀金,回去就要提干的!”的答复。“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村民们不信任我这个‘空降兵’!
  于是,为了尽快赢得村民信任,打开工作局面,大家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到每一位村民家里走一走,一起下地,一起烧饭,偶尔也一起喝点自酿的包谷酒。
  用心为民,自然收获民心。很快,“第一书记”们掌握了大量社情民意,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化民怨,让当地群众从最初对“第一书记”的陌生,转变为如今无话不谈的贴心人,结下了深厚情谊,扶贫攻坚工作在信任与相互扶持下,如火如荼地展开。
 项目引领 发家致富
  万事开头难。最初,“第一书记”们经常跑回住建局“娘家”要资金,要资源。而现在,在有了一定资金资源基础以后,大家有了长远打算。
  “脱贫的关键还是增收!送点柴米油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于是,他们邀请省市的农技专家到村,为贫困户教授育种、养殖知识,让脱贫致富既有想法也有办法。沐川县龙河村突出“一村一品”,依托7000亩林竹,发展生态鸡羊林下养殖,种植小米椒、茶叶、椿芽等长短期经济作物,收益明显;峨边马鞍村退耕还林500亩,管理好360亩茶叶基地,壮大林业发展优势,让林业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贫困户不仅得到了眼前的实惠,还学会了长期致富的本领。
  值得一提的是,各贫困村还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在合作社里共同劳作,不仅助增收,还在于促和谐。据了解,水月村村民老杨和老吴两家是邻居,曾因土地划分红过眼、黑过脸,矛盾积累了多年没有化解。合作社成立后,两家土地都入了股,没有了地界,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
 坚守责任 砥砺前行
  马边大田村的书“第一书记”杨鹏飞多次被亲朋好友“埋怨”,“进村要好几个小时,去哪儿都比那里强”,他则不然,“既然来了,就绝不退缩!”正是这种信念,他带领大田村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2017年无返贫现象,顺利通过市委、县委等各工作组的4次检查验收,被评为省级“四好村”,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好村官”。
  沐川麻柳村的“第一书记”朱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被村民看成其中的一员。他走在由他组织修建的村里唯一一条公路上,不时被村民拦下来:“尝尝我们上回引进的新品种蔬菜啊!甜得很!”“过年了,家里的猪要宰了,一定要过来吃啊!
  “第一书记不是‘乌纱帽’,而是‘责任帽’。既然当了这个‘第一书记’,就要有担当。”马边县荍坝乡东升村的管剑说,如今,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后面还有很多“苦仗”“硬仗”。
  2月2日,乐山市住建局召开新年首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黄奇、史艋洲、朱星、管剑、史艳格、鲁芷铭、任志刚、杨鹏飞、杨学才、谭睿、李云东共11名驻村“第一书记”齐聚一堂,汇报工作业绩、查摆困难问题、交流经验心得、共话脱贫愿景,不仅引发了大家在扶贫路上的思考,更明晰了精准脱贫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方法。进村之前的“雄心壮志”,在脱贫攻坚的基层实践中,慢慢有了骨架、长出了血肉,不再空洞无物。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美丽乡村的画卷已经在嘉州大地徐徐展开。一批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青年才俊,蹄疾而步稳,在新征途上奋力前进!(乐山住建局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