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行与安全之间摆渡——河南新蔡渡船侧翻事故追踪

30.09.2014  09:55

  新华社郑州9月29日电题:在出行与安全之间摆渡——河南新蔡渡船侧翻事故追踪

  新华社记者张兴军、付昊苏

  9月28日,河南省新蔡县汝河故道一艘摆渡船发生侧翻事故,船上27人全部落水。截至目前,仍有8人下落不明,其中包括4名未成年人,拉网式搜救仍在进行中。

  事故缘何而生,谁该为此负责,事故背后又折射出哪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急流酿险情 “船瞬间被冲走

  发生侧翻的是一艘人工船——河面上横着一条钢绳,船上的旅客和船工用手拽着钢绳,拉船过河。

  “水太急了,小船刚一往前走,就被水冲着开始打晃,”说起现场的情景,75岁的展吴庄村村民展文初仍然惊魂未定,“当时有五六个乘客在前面拉钢绳,船工在后边拉,只拉了三次,船就翻了,连船带人瞬间就被水冲着往下走,我拼命往岸边游,挣扎了10分钟后才游上岸。

  展文初乘坐的小船从正阳县汝南阜镇岳城村出发,准备过汝河至新蔡县佛阁寺镇展吴庄村河上沿渡口,开船后不久,因河水湍急,搭乘人员多,钢绳断裂,渡船发生侧翻,27人全部落水。急流裹着船和乘客往下冲,乘客拼命呼救……

  村民高平芳当时就在河对岸,盼着61岁的老伴展国新带着刚放学的7岁孙女渡河回家,她眼睁睁看着爷孙俩一起上船,却又一起被急流冲走了。“看到船翻了之后,我就跟着船跑,可没一会,就见不到人了。”说起当时的情景,高平芳难以抑制悲痛。爷孙俩至今下落不明。

  事发于28日17时许,因急着过河回家,30多个村民一起登上了核载9人的铁皮船,出于安全的考虑,49岁的船工展喜文呵斥大家下船,但最终仍有27人留了下来。

  9月以来,新蔡县断断续续下了20天的雨,27、28日两天,全县平均降雨量更是接近150毫米,上涨的水位、湍急的水流和严重的超载,最终酿成了险情。

  拉网式救援 面临诸多困难

  事发后,当地迅速组织多方力量,连夜开展搜救,在事故地至下游河坞大闸之间,设置5道拦截线,冲锋舟沿河搜救,公安、消防和沿河6镇的1000多名干部群众,沿河岸进行拉网式搜救。

  但多日来的降雨,给救援带来诸多困难。记者在现场看到,沿岸的庄稼都泡在明晃晃的水里面,路面泥泞不堪,岸边地势复杂,沿岸搜救的人员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连站稳都不容易。

  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7名队员乘船在河面上展开搜寻,尽管有专业的潜水装备,但搜救仍进展不顺。队员李晋中说,“这里水比较深,最深处大约有十几米,水流也急,河道也比较宽,河面上还有大量水草,搜救难度是我们没想到的。

  29日晚间,当地又开始降雨,救援遇到了更大的难题。

  在搜救、救护、善后等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事故调查已经展开,涉事船主已被控制。事故调查显示,按照相关要求,交通海事部门应至少每两个月对渡口进行一次排查,每半年对船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而船工展喜文,近期没有参加类似的培训,渡口也没有进行过排查。

  出行靠摆渡 村民心难安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次事故暴露出当地渡口、渡船管理的漏洞,而安全隐患的背后也折射出当地长期存在的出行困难。采访中,村民普遍呼吁,希望能够修座桥,修好路,彻底解决交通难题。

  汝河从新蔡县穿流而过,在新蔡境内有10万亩水面,长年给两岸群众带来交通上的诸多不便。展吴庄村是离县城最偏远的村子,交通状况最差。村民到县城,都得过河到对岸坐公交车,村里的农产品因为没有人愿意来收,价钱都比其他地方要低一些。

  汝河故道上逐渐自发形成了许多渡口,最长的已有20多年历史,早期使用的竹筏、竹排已经换成了如今的铁皮船,展吴庄村的上河沿渡口,一天要摆渡50个来回。

  村民展银福说,“家有孩子在对岸上小学,一天接送两个来回,非常不方便,但如果不过河上学,本地小学离家三里地,都是泥巴路,孩子走路上学要一个小时,比渡河更困难。

  河坞乡河坞中学的老师刘学说,学生乘摆渡船过河上学已经好多年了,不少家长老师都提心吊胆,老百姓都盼望能有一个安全通道,但一直没能实现,眼下发生这样的事,大家都很痛心。

  交通设施不便利,政府为何不采取措施?新蔡县县长蔡松涛说,新蔡是国家级贫困县,难以承担修桥成本,而且修桥也存在跨县沟通协调的困难。

  新蔡县主管交通的副县长薛晖说,2005年,新蔡县曾申请到河南省交通厅的一笔项目资金,为渡口更换了一批柴油机船和铁皮船,但专项资金用完之后,县里缺乏配套资金,有柴油机船却用不起柴油,最终也只能靠钢绳行走。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政府资金紧张,无力承担船工的工资,附近村民就每人每年交十斤小麦,当作给船工的报酬。

  蔡松涛说,这次事故暴露出了安全隐患,也反映了我们工作的不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和安全隐患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开。(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