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大学之道 坚守价值之本 引领时代之先——西南交通大学119周年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16.05.2015  15:28

5月16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119周年华诞之际,九里校区大学生会堂热闹非凡,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参加119周年庆典大会,共庆这一举校盛事。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副校长席光,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原江西省人大副主任、交通大学江西校友会会长全文甫,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交通大学四川校友会会长钮小明,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傅勇林,成都市人民政府资政黄平,成都市金牛区副区长陈钰,学校董事单位代表、中铁二局集团总经理王广钟,学校董事单位代表、成都铁路局副局长何明出席大会。参加庆典大会的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校友代表,学校老领导、老同志,师生代表,全体在校校领导,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领导和职工代表等等。副校长朱健梅主持大会。

   

8时30分,庆典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校党委书记王顺洪首先致辞,他简要回顾了1896年以来,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一脉,西南交通大学走过的119年风雨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总战略、主要任务等内容。他说,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对母校发展的美好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已明确提出了“新班子、新面貌、新常态、新作为”的工作要求。“我和徐飞校长一起,将努力带领全体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坚持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狠抓落实,善做善成,努力让学校每年都有新变化、新成果、新进步,努力当好交大历史发展的合格传承者。”他谈到,学校在明年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他希望,全校上下和广大海内外校友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优异的成绩来迎接母校的“双甲子”校庆,为母校献礼。“衷心希望全校广大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能继续发挥余热,发挥你们桃李满天下和丰富人生阅历的优势,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衷心希望海内外广大校友能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衷心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能认真贯彻落实校党委的战略部署,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以历史的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衷心希望全校同学能勤奋学习、积极奋进,努力拼搏、成长成才,为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而打好、打牢基础!

   

在蓉城美丽的初夏,我们迎来了一所光荣的学校——西南交通大学119周年校庆。”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傅勇林受市委书记黄新初、市长唐良智委托,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代表成都人民,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向学校华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交大长期以来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而重要的贡献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傅勇林谈到,西南交大的前辈们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随着一代代交大人努力追求,从唐山、从过去一步步走到今天。他说,实业救国是过去的追求,也是当下的追求,也是中国在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之时必须坚持的梦想。有着实业救国的传统、价值追求和崇高梦想的交大必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联系到成都市的发展尤其是交通大发展的情况,傅勇林指出,成都承担着国家西向开放战略,正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与光荣的西南交大密不可分。“一座城市的高度取决于她的大学的高度,大学的追求将成为这座城市的追求,城市的未来取决于这座城市所有的大学。”他说,感谢学校为成都做出的贡献,成都市政府也将在任何时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

   

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平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谈到,他在交大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由当年的一名学生成长为今天交大的一名教授。“在我的个人成长历程中,与母校同呼吸、共命运,每一点成绩的取得、每一个进步都是交大培育的结果。”感恩母校,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王平述说着他在科研教学工作中感动与幸福,并向学校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真挚的祝福。

   

交大是我永远的心灵归宿。”校友代表、隧道1989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朱敢平在发言中动情地说道,母校给予他的教育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他对母校的感恩、对恩师的挚爱之情永远不变。他还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三点体会:为人处世,“实事求是”的态度最为重要;要多读书,读好书;要重视专业知识和外语的学习。他也倡议全体校友从点滴做起,把爱付诸行动,助力母校辉煌。他说,“交大值得校友的回馈与支持。

   

学生代表,艺术与传播学院2011级本科生陈官钧在发言中谈到,每一个交大人都有一个交大梦。我们幸福,并感激着每一个交大人的付出;我们也志愿,为我们共同的交大梦竭尽所能。他说,我和同学们向母校保证:无论将来我们身在世界何方,我们都将以自己是一个交大人为荣,并全力守护这份荣耀。他呼吁在校青年学子珍惜最好的年华,珍惜最好都机遇,努力学习,向着学术大师、管理精英和行业翘楚,向着交大梦,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权利奋斗。他说:“亲爱的母校,生日快乐!

   

明年,学校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借庆典大会之机,学校向海内外发布了《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同时,为广泛宣传学校120周年来的办学成就,全方位吸收各方人士对120周年校庆的宝贵意见及学校未来办学的良好建议,学校特别建设了12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5、4、3、2、1”在庆典大会的全场倒数下,由王顺洪书记,徐飞校长,我校1955级校友马骥,老领导王润霖,中铁二局集团王广钟总经理,交通大学四川校友会钮小明会长共同点标,该网站正式启用,场内想起热烈的掌声。

 

 

庆典大会最后,徐飞校长做119周年校庆讲话。他细细回顾了学校初创山海关以来,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伟业中,特别是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讲述了21世纪以降,尤其是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发展目标以来,学校快速发展、硕果累累的点滴成绩。

 

 

徐飞指出,全校上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呈现出生机勃发、活力十足的喜人态势。站在今天这个重要的历史方位展望未来,我们致力于使“活力交大”成为“多彩交大”,色彩斑斓,瑰丽多姿。他说,“我们致力于使‘白色交大’成为动力强劲且圣洁高贵的大学;我们致力于使‘蓝色交大’成为实现科技跨越引领科技进步的大学;我们致力于使‘红色交大’成为矢志奋斗的创新创业型大学;我们致力于使‘本色交大’成为严谨质朴受人敬仰的大学。

徐飞说,2016年,是交大建校120周年华诞。甲子再度轮回,气象复有更新,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共襄盛举,竢实扬华,自强不息,共同描绘更加绚丽多彩的交大画卷,为实现“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长青”的交大梦不懈努力。

最后,庆典大会在校歌声中圆满结束。

 

附:

竢实扬华 自强不息
——徐飞校长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19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5月16日)

尊敬的各位学长,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会于此,共同纪念和庆祝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19周年华诞。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四万余名师生员工,特别地代表王顺洪书记,向各位海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给予宝贵支持的各位来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两个世纪前,世局与时局激荡,西南交大应运而生。1896年,经津卢铁路总工程师金达(Claude William Kinder)倡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就创办学校一事上奏光绪皇帝获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正式成立,学校起步之年即契合了彼时的先进诉求。如果说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表征,那么,铁路、矿冶、路政以及蕴含其中的驱动力,则直接影响了近现代的中国,而且影响至今。

119年来,跨越三个世纪的西南交大以科学教育为先导,以发展中国的工程技术为己任,中西汇通,成绩斐然。创校以来,无论是坐落在唐山的路矿学堂,还是战火纷飞年代辗转湘、贵数省的交大唐院;无论是建国后的机构外迁、院系调整,还是应中央“大三线”建设整体迁川入蜀;无论是参战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建设,还是今天全力支撑、助推“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交通的轨迹触目可及,交通的乐章侧耳可听,交通的情感意犹未尽。

西南交大肇始于山海关,辉煌于唐山,壮大于峨眉,兴旺于成都,教育薪火遍布全国,群英灿烂惠及寰宇。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三十余万名栋梁英才,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世界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一代水利工程大师黄万里,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刘大中,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钱崇澍,建筑泰斗庄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姚桐斌,著名科学家林同骅、方俊、张维、严恺、刘恢先、周惠久、庄育智,工程大师杜镇远、赵祖康、侯家源、汪菊潜、龚继成,革命先驱杨杏佛、武怀让、李特,实业家李光前、徐新六、贝祖贻、李国伟、杨裕球等。师生中产生了57名海内外院士,光1933届土木系同一个班中就产生了4位院士,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当选的两院院士,几乎全是西南交大毕业生。

令人尤为振奋的是,交大培养的杰出人才创造了数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个现代气象台,中国第一架运输飞机,中国第一炉不锈钢,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条地铁,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等。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伟业中,特别是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中,交大人贡献卓著,彪炳史册。

21世纪以降,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以来,西南交通大学再结硕果,在轨道交通领域已形成学科门类最齐全、专业设置最完善、核心资源最集中的格局。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同时也是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所有高校中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中国高铁建设已经发挥并将在接下来的后高铁时代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进入首批国家“2011计划”,一大批组建培育中的协同创新中心也有望取得新突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三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5年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2009年、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分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和第九位。

学校在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理论、摩擦学、生物工程学、交通隧道工程、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系统、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列车WiFi和轨道通信信息电子系统、地理信息科学及遥感技术、高速道岔、无砟轨道等领域的学术成果,或处世界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学校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等国际大科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新型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中医药等领域亦有建树。中国语言文学、海外红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中国高铁战略研究等声誉渐隆,竞吐芬芳。

在过去的一年,新增长江学者4人、新增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另有25位海外院长加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南交大利兹学院”正式成立,医学院揭牌亮相,中国PPP研究院联合创立,运达科技成功上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及其作品汉译研究》成功获批,“创业天府菁蓉汇•西南交通大学”专场盛大呈现。此外,“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面世,打造大学国际化水平“中国标准”;12门开放式高速铁路系列MOOCs课程全面上线;7个大类60门通识课程推出,通识教育风生水起,“经典悦读”蔚然大观,上个月学校荣登四川首届“十大书香校园”榜首。

当下,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已经促发了新一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世界高等教育革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启动,拨款机制、考试招生等制度将发生重大改革。今年一月,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明确了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总战略、总目标和总方针,学校发展由此进入新常态、新阶段。

当前学校正全面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全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数字化战略“三大战略”,大力推进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生命跨越“四大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和彰显交大的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全校上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呈现出生机勃发、活力十足的喜人态势。站在今天这个重要的历史方位展望未来,我们致力于使“活力交大”成为“多彩交大”,色彩斑斓,瑰丽多姿。

我们致力于使“白色交大”成为动力强劲且圣洁高贵的大学。百年交大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犹如历史前进的火车头,见证并引领着中国轨道交通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如果说大学有图腾,强劲有力、绵延四方的白色高铁就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图腾。未来交大将如同中国高铁这条白色巨龙,在“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协同推进中,蜿蜒纵横、节节发力。同时,交大还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坚守精神向度,捍卫大学使命,光大教育良知,护卫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高贵之灵魂,彰显价值理性和人文情怀的光辉。

我们致力于使“蓝色交大”成为实现科技跨越引领科技进步的大学。当前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如火如荼, “互联网+”、“工业4.0”大行其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南交大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加速完成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

我们致力于使“红色交大”成为矢志奋斗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百年交大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几经变迁而始终朝气蓬勃、激情澎湃。而今身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意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西南交大要实现第二个百年辉煌,必须让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信仰,让创新创业深入骨髓、融入血脉,成为生命中不断生长的基因。

我们致力于使“本色交大”成为严谨质朴受人敬仰的大学。交大先辈们质朴坚实、护校荣校,实干兴邦,坚忍不拔、百折不饶、锲而不舍,纵艰难险阻,然无怨无悔。今日交大人应秉持“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保持“踏实、平实、扎实、朴实、诚实”的优良品格,永葆交大人严谨质朴、肯干能干的本色。

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2016年,是交大建校120周年华诞。甲子再度轮回,气象复有更新,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共襄盛举,竢实扬华,自强不息,共同描绘更加绚丽多彩的交大画卷,为实现“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长青”的交大梦不懈努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