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天路:18军参谋长之子回忆十万大军建设川藏公路

24.12.2014  20:09

   文/陈亦军

   编者按:

  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十万大军在陈明义将军带领下开辟了从康定到拉萨的公路,被亲切的称为川藏天路。国务院副总理贺龙1954年12月26日撰文《帮助藏族人民长期建设西藏》指出“康藏(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通车,必然会促进西藏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康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也必然会随着祖国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地改善和提高。这对于加强和巩固祖国的统一,增强汉、藏人民的团结,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维护远东与世界和平,必然发生巨大的作用……。

  60年后,陈明义将军的儿子陈亦军到甘孜州泸定县铁索桥参观并写下了长文。明(25)日是川藏公路通车60周年,陈亦军先生授权《川报观察》客户端发表该纪念文章。

  汽车穿过二郎山隧道,我站在隧道收费站广场,在灿烂的阳光下,晨风吹拂着浅黄色的小花,淡淡的芬芳迎面扑来。山野里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俯瞰云雾缭绕的二郎山下,盘山公路宛如一条白色的哈达,在半山中飞舞;大渡河像似一条银色的锦带,编织在杜鹃花盛开的万山丛中。《歌唱二郎山》的歌声仿佛就在山谷间回荡。“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当年由洛水作词、时乐濛作曲的这首歌曲,以饱满的热情颂扬筑路部队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意志,1952年荣获全军第一届文艺汇演一等奖。此情此景让我心潮涌动,浮想连翩,六十年前,父亲陈明义将军参加指挥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保卫边疆,修建川藏公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呈现在眼前……

   十万筑路大军:一块石头一锹沙土铺成天路

  1954年12月25日,是川藏公路通车的日子,今年是它的六十华诞。川藏公路的修建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大创举,筑路勇士们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当时机械化施工程度十分低下、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奋战四年零九个月,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修通了伸向世界屋脊圣殿的雪域之路,搭起了北京至拉萨的金桥。川藏公路的通车改变了整个西藏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巩固了祖国的西南边防。

  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东起西康雅安,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255公里。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康藏公路改称川藏公路,并改为以四川省会成都为起点,终点不变,全长2416公里。公路向西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雪齐拉、达马拉、甲皮拉、卡集拉、安久拉、色霁拉、矮拉山、米拉山等海拔4800米以上十四座巍巍雪山;跨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卡达河、易贡河、东久河、尼洋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拉萨河等众多江河;数百条溪涧、飞瀑水网地带;穿过遮天蔽日的波密、通麦、林芝、安鸠拉原始森林;涉过甘孜、江达、帮达、八宿、然乌、鲁朗数百公里草原、戈壁、沼泽。

  川藏公路建筑工程共作业土方、石方约2900万立方米,其中石方就有530多万立方米;铺筑路面377万平方米;架设桥梁430座,总长度6000多米;修筑涵洞3781道;护墙8万立方米。修建这条公路工程的巨大和艰险,是我国公路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

  在公路的修筑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其中有些是特殊的困难。首先是在踏勘和测绘线路时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必须从千山万水中为祖国青藏高原找出一条合理的路线;其次是公路横穿祖国西南横断山脉的龙门山、炉霍、甘孜、青泥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通麦等8条地质断裂带;地层破碎,地震频繁,地震烈度高,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这种自然环境,这些地理因素和气象原因造成川藏线沿途泥石流、塌方、碎落、雪崩、水毁频繁出现。另外,川藏公路东面的起点四川盆地海拔只有499米,向西延伸,海拔快速爬升,进入青藏高原公路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河谷与山脊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形狭窄陡峻,沟壑纵横,线路起伏非常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再有青藏高原气候多变,气候条件极其恶劣。路线穿越不同的气候垂直分布带,高海拔路段的雨、雪、冰、雾、风、尘等恶劣气候影响时间长。地形地质、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贯穿始终。这些情况都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

  在冰川和流沙地段施工时,困难就更多了,修出的路基有时被流沙掩埋;有些地区,在雨季中常发生严重的坍方现象;特别是冰川暴发的时候,雪水夹着泥沙、大石头,常常冲毁路基和桥梁,还有很多路线要在连藏羚羊都不能立足的悬崖峭壁上通过。

  川藏公路的修建施工前后历时五年,在这五年里,为了实现宏伟理想,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十万筑路大军和工人,顽强地征服了14座拦路的大雪山,把十多条著名的江河和许多激流驯服在脚下。无论是冰峰雪岭,还是恶水天险,都不能阻挡公路的前进。二郎山上的冰雪冻土,波密的暴雨泥石流,也同样得向筑路战士低头。公路跨过每一座雪山和每一条江河,战士和工人们都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在公路通过的很多艰险地段,战士和工人们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冒着滂沱大雨或风雪严寒,日日夜夜连续奋战。千万根钢钎在他们手中磨秃了,铁锹磨成了小铁片,但筑路战士和工人们的意志越来越坚强,终于把这条全长两千多公里横贯世界屋脊的川藏公路,一块石头一锹沙土地铺成了,这就是天路!

   跋涉15000公里:揭开川藏公路沿线地理的真面目

  在这场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筑路指战员和地方工程技术人员不分春夏秋冬都住在帐篷里,甚至在雪窝里度过寒冷的夜晚。有的同志在这一同大自然的斗争中负了伤,有的同志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由于川藏公路要经过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因此选择适宜的施工线路极为重要。在从来没有公路和测绘资料的世界屋脊上,为了给这条公路找出一条合理的、科学的线路来,踏勘与测绘人员坚持“多走、多看、多比较”的踏勘工作“三多”原则,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深山狭谷中作业。这里基本上都是没有人烟的地方,要从溜索上或牛皮船渡过汹涌奔腾的江河,有时在原始森林里露宿,有时在山洞里过夜。

  工程师余炯带领踏勘队为寻找昌都到拉萨间捷径,跋涉于北路、中路、小北路和拉萨至则拉宗之间,历时一年多,行程约9000公里。由于山高、路险、林密、又无通讯工具,他们和筑路司令部失掉联络近四个月。

  为了勘察一条合理的、理想的路线,要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蹚过冰冷的激流湍涧。冬季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山顶上,冰雪漫天、寒风刺骨;夏季在多雨的通麦、林芝原始森林,踩着腐烂的树叶,提防着老虎、棕熊、雪豹等野兽的突然袭击,忍受着蚂蟥、蚊虫的叮咬,坚持踏勘。他们稍有不慎,就有冻疆在山顶或滑坡坠落深渊的危险。我们的踏勘人员,有时靠在石崖下或躺在没膝的雪地里渡过漫长的寒夜;有时白天累得疲惫不堪,晚上还得站岗放哨。

  当完成任务回到司令部时,一个个衣衫破烂,满头长发,胡须满腮,面黄肌瘦。筑路部队司令员陈明义同志收下他们的踏勘报告,紧紧握着他们的手,凝视着他们历尽艰辛的面容,这位戎马生涯、南征北战的将领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这是踏勘队员在生与死的搏斗中,在野外生存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英勇奋斗智慧的结晶。在这份踏勘报告上写满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对西藏人民的深厚情谊!川藏公路全长两千多公里,越过十四座高山。可是,为了找出合理的科学的路线,我们的踏勘队员竟跋涉了一万五千多公里,翻越了空气稀薄的高山200多座,这才初步揭开了川藏公路沿线地理的真面目。

   3000名战士牺牲:每公里下都有一战士的英灵

  筑路人员经常在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高山上施工。白天,他们在大雪纷飞的野外工作,寒气袭人。山上寒风凛冽,战士们的手上常常裂开一道道血口,劳动时,裂口因震动出血,伤口愈合了又裂开,真是疼痛难忍!冬天气温常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山上冻土的深度1.3~1.55米,挖冻土比开石方还难。在这种情况下,战士和工人们时常不分昼夜地用大火把冻土烤化,再一点一点挖掉;一连好几个冬天,他们都是这样在高山上施工。

  入夜,繁星升起,筑路战士燃烧的一堆堆篝火,映照着白雪皑皑的雪山,把夜空装扮得绚丽多彩!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望去,无数的火光和夜空的北斗交织在一起,是火还是星?难以分辨……机器轰鸣,战马嘶鸣,人声鼎沸,在寒风中涌动着筑路勇士高大的身躯;远处从冰峰雪岭、戈壁荒漠传来《歌唱二郎山》的歌声:“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艰苦创业为人民,个个逞英豪。劈山开路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

  原筑路部队第159团3连炮班班长、模范共产党员张福林同志,就是为打通雀儿山光荣牺牲的英雄。1951年12月10日,在雀儿山工地,部队收工吃午饭,张福林顾不上吃饭,又来到工地查看炮室装填炸药情况与导火索的安全连接。午饭后连队来到工地,张福林领着炮班,他第一个站在最前面点燃了导火索。嗞、嗞、嗞,一道蓝光闪后,天地间骤然一阵轰隆巨响,一座雪岩倒下了,上千方碎石漫天纷飞迸落,砸在雪地上尘烟滚滚,战士们禁不住被一炮炸千方的胜利欢呼雀跃。张福林带领全班扑进烟尘弥漫的工地,清理石块。正在工作时,一块两立方米的巨石突然堕下,砸在他的腰部和右腿上,顿时岩石和冰雪被他的鲜血染红,他苍白的脸上渗出豆大的汗珠,张福林昏迷过去,最后在指导员的怀里离开了人世……

  为修筑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康藏)公路,共有3000名解放军战士牺牲,也就是说每一公里路都有一个解放军战士的英灵。那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多么美好的花季年龄啊!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亲手修建的公路;还没有来得及吻别春天怒放的格桑花;还没有来得及与家人分享立功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参加川藏公路通车的盛大庆典,就长眠在冰雪覆盖的巍巍青藏高原,长眠在开满鲜花的康巴藏区。他们为西藏革命和西藏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永载史册。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川藏公路是第18军筑路部队将士用忠诚和热血堆积起来的通向拉萨的幸福大道!

   贺龙元帅:每人每天必须吃四片维生素C

  1952年秋天,正是高原雪莲花开的时节,身为第18军参谋长、川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明义到重庆向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同志汇报修建川藏公路的情况,在重庆曾家岩西南局的办公室里,当汇报修路部队艰苦而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生活,由于运输困难,有时主副食供应不上,战士们挖地老鼠,吃野菜充饥,不少同志由于营养不良,患了夜盲症等疾病时,贺老总感慨地说:“这和我们长征时一样啊!”当陈明义谈到战士们把树枝搭在雪地上当床铺,并风趣地称做钢丝床时,贺老总哈哈大笑起来。谈到战士们白天在雨里雪里修路,晚上睡在方块雨布搭的帐篷里,漏雨飘雪,衣被湿透难以入眠,贺老总皱起眉头,对秘书说:“记下,叫军区后勤给筑路部队特制帆布帐篷,配发雨衣!

  窗外的桂花散发着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随风吹来。贺老总剥了一个香蕉递给陈明义,然后亲切地说:“明义同志,公路已修到昌都,修路部队能吃上蔬菜吗?”陈明义摇了摇头,说:“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寒,部队常年吃不上蔬菜,只有逢年过节,飞机给我们空投一些萝卜、土豆和白菜。由于缺乏维生素C,战士们的手指甲盖不同程度凹陷。”贺老总站了起来!他不安地踱来踱去,思索着什么。稍停,他严肃地对陈明义说:“立刻派人到上海购买维生素C,必须每人每天吃四片,少了不行!

   全国人民支持川藏线建设

  川藏公路的修筑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全国各地不仅在物资上给予筑路部队以巨大援助,祖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各项成就,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以及亿万人民统一祖国的坚强决心和钢铁意志,让筑路部队深受鼓舞。尤其是1954年2月,以史良为团长的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从首都北京来到青藏高原,随代表团前来的还有解放军总政歌舞团、铁道兵文工团,带来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子弟兵的爱戴和亲切关怀。深深感动着我们的筑路战士,给筑路部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川藏公路的修筑也离不开藏族同胞对解放军的支援,除直接参加修路工程外,还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从公路开始修筑那天起,就帮助筑路部队运输物资,公路修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五年的筑路过程中,用畜力运输的物资就有60多万驮。

  藏族女民工曲美巴珍在为解放军筑路部队运送粮食途中,天气骤变,突降大雨,为保护粮食,她毅然脱下衣服盖在牦牛驮运的粮食上。

  在飞机空投时由于羊皮口袋破裂,口袋中装的900枚银元撒落在荒山野岭。藏族老阿妈雷雪卓玛带着女儿,打着松明子火把,一枚一枚地捡了一整夜,最后将900块银元一块不少的交给了解放军。

  在川藏公路建设的日日夜夜,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前苏联等国家也在技术上和物资上给予筑路部队很大援助,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困难,令战士们难以忘怀。

  波兰工程力学专家别路包罗多夫亲自到最险要的怒江桥梁工地指导架桥工作,由于缺氧,晕倒在施工工地。在波密地区暴发冰川泥石流的严重困境下,前苏联顾问团的工兵专家伊万诺夫少将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在西南军区工程兵首长陪同下,不顾长途奔波,一到波密就直奔冰川进行认真考察,对制止泥石流提出一个应急的科学的治理方案,保证了公路按期通车拉萨。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深深地镶嵌在每一个战士的脑海里,温暖着他们的心。这种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鼓舞着筑路部队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胜利前进。

   川藏公路60年:交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今天,回想起六十年前修建公路的情景,战士们悬空打炮眼和在滔滔怒江上架桥的英雄壮举,犹然历历在目;雀儿山日日夜夜机械的轰鸣声,石磙的轧压声,打夯的号子声,劈山炸石的隆隆炮声所汇成的大军西进交响乐伴随着《歌唱二郎山》的歌声,依旧还在耳边回响。我们的筑路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现在的雪域高原,公路已四通八达。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已经通车。世界屋脊修建的当雄机场,贡嘎国际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林芝、帮达等机场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五洲宾客和四海朋友,它大大缩短了拉萨与世界的距离。

  六十年过去,我们国家的交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航空港在全国星罗棋布,高铁、高速公路像雨后春笋在祖国大地兴起,并快速发展。

  2014年4月20日,康藏高原第一条高速公路雅康(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已正式开工建设,全长135公里。2014年4月27日,四川省发改委宣布,举世瞩目的川藏铁路今年下半年也将破土动工。起于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宁静)、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39公里。当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令我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喜悦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激动万分,夜不能寐。这是几代人的期盼,这是几代人的梦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川藏公路通车六十周年的日子。我憧憬着雅康高速公路的未来,向往着川藏铁路通车美好的明天!我打开电脑,再次聆听闫维文演唱的《歌唱二郎山》的录音,歌声高亢嘹亮,雄劲有力;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它将激励我们缅怀先辈,永远向前!

  “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

  2014年10月29日

  (照片综合新华网、人民网,部分照片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提供)

   本文编辑:陈荞

  各位亲,《川报观察》APP已经可以下载啦。安卓用户请复制此网址:

   http://125.64.41.246/download.html

  然后粘贴在浏览器中打开,即可下载,也可以扫描二维码(附在文末)下载。或在逛360 、91、安卓、应用宝、联想、应用汇、安贝市场、安卓园、联想乐商店、公信助手、豌豆荚、中国移动MM基地等市场时,搜索“川报观察”下载,速度又方便。苹果用户们,请耐心等待,IOS版正在赶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