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川茶文化之乡”,建设“让人民高兴之县”——新华网专访中共宜宾市高县县委书记李康

18.10.2019  02:11

  新华网成都10月17日电(严宏、黄洁、施丽燕)地处边远山区、传统资源优势与现代市场供需曾一度相对脱节的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最终通过挖掘“川茶”和旅游资源潜力,经过三年多努力,顺利实现了整体脱贫。“以川茶产业为依托,建设让人民高兴之县是核心源动力。”17日上午,在“精制川茶产业发展·茶与健康”第五届四川参事研讨会上,高县县委书记李康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

  高县县委书记李康接受新华网专访。黄洁 摄

  高县有3000多年的种茶史,是巴蜀历史上的著名产茶区,全国优质茶叶原产地之一,出口红茶“川红”的故乡。也是秦五尺道、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张骞尚未开辟北方丝绸之路前,高县的丝绸和茶叶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传到了印度和欧洲,自古以来就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之美誉。

  高县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021毫米,无霜期360天左右,且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川南前列。因此,高县的茶叶性状、品质俱佳,成熟期平均比同纬度地区早20~30天,比江浙茶区早40天以上,是全国著名的“名优早茶”和优质早茶原料产地。

  由于地处边远山区,长期受制于交通、信息等因素,高县曾是四川省省定贫困县之一,县域经济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

  “于是我们重新定位,决定将传统资源优势与政策优势进行创新性结合,摸索出一条适合高县发展、符合高县人民需求的新型脱贫致富路。”李康说,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尤其是自2015年被列为四川省财政资产收益扶贫分红首批项目试点县以来,高县探索总结出“企业+基地+特殊贫困户+市场”积极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模式,通过培育出早白尖茶业集团、龙溪茶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到产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当股东,按股分红、收益保底。依托“互联网+”和“农业+”等现代化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建成6个茶叶产业带、8个茶叶万亩示范区、4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有茶叶加工企业98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2家,专业合作社34个。

  截至2018年末,全县共投资4572万元用于财政资产收益扶贫分红项目,项目覆盖17个乡镇58个村,帮助2503户4646名贫困群众实现年人均增收600元以上。并且带动全县5.6万户茶农增收致富。

  同时,由于高县的旅游资源很丰富,目前已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6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9个、省级生态乡镇1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1个,星级农家乐42户,“将生态旅游项目和茶园风光、茶文化底蕴相结合,以特色茶庄园为点,旅游线路为线,推进茶叶产业由单一的茶叶种植向休闲度假康养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也就实现了1+1>2的综合发展目标。”李康说。

  目前,茶、蚕、竹、畜、粮是高县农业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茶叶是首要支柱。全县茶园面积31.2万亩、年产茶叶2.5万吨,综合产值65亿元,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宜宾市首位、四川省第二位。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政策对了路,发展才会有思路,老百姓也就有了活路。”李康说,高县基于脱贫攻坚战略,以创新性思维去整合资源,将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推进发展的良好态势,才有了高县脱贫奔小康的发展方向。

  根据高县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将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为目标,按照“文旅融合、打造精品、以文化人、创建品牌、示范引领、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依托茶叶、蚕桑特色支柱产业,挖掘“川南请春酒”“高县土火锅”“沙河豆腐”等非遗文化内涵,重点打造百里茶桑旅产业长廊、蜀山茶海、黄草坪等农文旅精品景点,积极培育茶香乐、农家乐等新型农文旅经营主体。“争创全省茶业第一县不是梦,为宜宾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去努力也不是一句口号。我们的目标是把高县建成经济发展让人民高兴、政治清明让人民高兴、文化繁荣让人民高兴、社会和谐让人民高兴、生态优美让人民高兴的‘高兴之县’。”李康对此显得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郑玮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