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巡礼之三】学科建设强内涵,研究生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02.02.2016  11:34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大投入,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学科建设跃上新台阶;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模式转变,完善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突出研究生教育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狠抓制度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职能,2011年将研究生处调整为研究生部,于2015年成立研究生院,明确其工作职责、组织构架、权利清单,确保管理体系与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相适应;做好文件废改立工作,新制定并颁布了涉及学科建设、学位管理、导师队伍建设、招生考试、研究生培养、奖助学金管理及学生管理相关文件60余个;不断梳理部门工作职责,优化办事流程,编制研究生院《工作月历》、《岗位职责》和历年《文件汇编》;落实专人抓信息化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十二五”期间,学校全面完成《四川省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所制订的目标,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成功增列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使学校具备了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学位授予体系,推动了学校办学体系的提升,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38个;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十二五”期间,组织各学院、各学科系统开展“西南科技大学学科基础及比较研究”工作,深化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稳定学科队伍。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类项目)和学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加强学位授权点、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15个校级重点学科(群)的建设,新增4个省级优势学科,稳步提升学科队伍、科学研究和学科平台建设水平,为推动国家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省级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和高端智库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对学位授权点评估相关要求,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指导思想,制定学校自评估相关方案和文件,有序推进“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完成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翻译硕士、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项评估工作,评估结论均为合格;有序推进工程硕士(13个领域)、9个国家批准的独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启动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的专项评估工作。为学校加强学科及学位点内涵建设、提升学科排名、开展学位点动态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培养机制模式  实施培养质量工程

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初步建立了包含生源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和培养质量等“三维度”、“全覆盖”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招生机制,推进研究生生源质量工程,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构建学校—学院—学位点三位一体的有效宣传途径,积极吸引优秀生源;优化招生结构,完善招生指标分配办法,2015年专业学位招生人数已超50%,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10年的700余人增加到2015年的1100余人,在校研究生规模从2010年的2000余人发展到2015年的3200余人。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学位授予标准、修订培养方案;制定了研究生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加强了课程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研究生教育初步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不断加强学术型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共立项建设研究生精品课程17门、双语课程6门、博士生课程15门,积极开展和探索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和慕课的建设工作,目前已有法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试运行;为培养贴近企业需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建设了“同度科技”、“广东顺德” 等17个专业学位教学实践基地和博士工作站。

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十二五”期间共奖励研究生高水平论文600余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余篇;累计投入120余万,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和科技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4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3项目,其中2011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金奖、2014届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全国八强的参赛项目);引导研究生参与创新研究,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50余万,资助425个项目,通过验收结题294项,结题项目共发表SCI、EI收录论文177篇。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主力军。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指导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着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组建、打造高水平的导师团队,将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经费、学术道德和职业素质纳入考核指标,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导师管理机制;建立导师退出机制,实施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招收研究生数量与科研项目及经费紧密挂钩;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新任导师的岗前培训和专题业务培训,积极推动导师短期进修与海外访学工作,落实专业学位校内外双导师制,全面实施“校内专业学位导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十二五”期间,学校导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3人(校内23人、校外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34人(校内546人,校外288人),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担任博士生导师12人。

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十二五”期间,制定《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紧扣时代主题的教育活动为主线,在全校研究生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研究生开学典礼、国家奖学金颁奖仪式、授位仪式等活动契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改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坚持将教育内容融入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生博学之声”学术论坛等研究生日常学习和科研工作中,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教育活动,努力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将活动覆盖面拓展到本科生和青年教师中,在校园内营造优良学术道德和良好学术风气,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学校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断加强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在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上级财政拨款设立的奖助学金基础上,自筹经费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优秀新生入学奖、研究生学校助学金;学校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发放三助津贴,向贫困生发放冬季困难补贴。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既体现了注重奖优,又实现了兼顾公平,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选拔优秀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以实现研究生有质量的就业和创业为目标,通过开设研究生职业生涯课程,举办SYB创业培训,创办研究生“行政职业能力”创新实践班、设立“研究生创业基金”、开展社会实践等手段,努力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设立“金发科技奖学金”、“阳山硅材料奖学金”,建立了多个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和宜宾市珙县组织部、西昌学院、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形成了稳固的就业合作关系,研究生就业市场得到显著拓展;积极组织双选会和各类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编制历届《毕业研究生选拔指南》,简化毕业生离校手续,开展文明离校教育,研究生就业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继往开来努力拼搏,“十三五”再创辉煌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提升学科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打造高端智库。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充分调动基层学术组织学科建设工作积极性,探索实施学科建设负责人制;通过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及第四轮学科评估,提高学科水平和综合排名,构建内部学位授权点及学科的动态调整机制。

不断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培养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面向需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提高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学术规范、职业伦理教育、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研究生线下与线上课程建设;继续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着力提高博士生原始创新能力,探索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工程博士培养,加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推动专业学位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推动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教研室的建设,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学实践基地,推进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工作。(刘芳池编辑)(研究生院 供稿)